注册

乔官屯伏击战:一次不应被遗忘的抗日游击战斗


来源:凤凰军事

“竟然还有这一异常战斗?!”乍一提到“乔官屯伏击战”,相信就连不少研究抗战多年的专业人士也不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确实,这是一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小得不能

在华北敌后,类似乔官屯伏击战这样小规模战斗更具有普遍性。

“竟然还有这一异常战斗?!”

乍一提到“乔官屯伏击战”,相信就连不少研究抗战多年的专业人士也不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确实,这是一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小得不能再小的战斗,其知名度自然无法与平型关、百团大战这些耳熟能详的敌后游击战范例相比,但对于曾亲身经历过那场战斗的人们来说,它却是一场令人难忘的战斗!

八路军指挥员决定在敌人眼皮底下打一场小型歼灭战

1944年春夏之交,抗日游击战争的烈火已经燃遍京郊大地。5月下旬,八路军冀东军区十三团和第二区队在二区队长李满盈、政委谭志诚和十三团参谋长陈云中的带领下开赴距河北省三河县的西部平原“开辟新区”。21日清晨,当部队途经高楼镇东南的乔官屯村时,侦知:5名所谓“圣慰问团”的歌妓将在一队武装卫兵的护送下,分乘两辆汽车从高楼据点前往夏垫据点“演出”。经过一番短暂的商议,八路军指挥员决定就地伏击这股日军。上午8时,随着敌人汽车开始驶入伏击圈,一场短促而突然的战斗就此爆发。由于事发突然,猝不及防的日军很快败下阵来。据事后统计,此战共毙敌28名、俘敌2名(男女各1),击毁军车一辆,缴获机枪2挺,掷弹筒2具以及面粉等物资若干。战斗中,包括二区队长李满盈在内的5名指战员负伤。

乔官屯伏击战就发生在日伪“眼皮底下”

七十三年之后再来回顾这乔官屯伏击战,不难发现:即使是在以“零敲碎打”为主的华北敌后,这场战斗的无论在是参战部队规模、战斗激烈程度乃至歼敌多寡,都很难引起后人的关注。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乔官屯之战不仅具备当时敌后游击战斗的“共性”,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后人研究的“特性”:

首先,这场战斗的发生的地点耐人寻味。

从地图上看,乔官屯位于三河县城的西北部,距华北日军的大本营北京不足100华里。该村西北距离日军高楼据点只有5华里,向东南到夏垫也就10华里,西南去燕郊不也不过15华里。由于战斗就发生在日伪的“心脏”,一旦这几个据点的敌人得到报警,哪怕是徒步行进,也能在一小时内赶到下一个据点,更遑论位于这几个据点之间的乔官屯。这就意味着,如果战斗陷入僵持,后果不堪设想。然而,敌人万万没有想到,八路军竟敢于“虎口拔牙”。这就达成了战斗的突然性。另外,从枪声想起到八路军撤出战场,整个战斗过程不过20分钟,堪称速战速决!

其次,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地貌。

青纱帐为游击健儿提供了理想的出击阵地

三河县虽然“有山有水有平原”,但乔官村伏击战的发生地却是在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对于战斗在敌后战场的抗日军民来说,利用山高林密、沟渠湖汊等地利条件来打游击当然是最理想的条件。但这绝不意味着,离开上述地利,在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就不能开展敌后游击战。因为每逢夏秋两季,那些由高粱、玉米等高杆作物构成的青纱帐能够像山地、湖汊一样为游击健儿提供出击与撤退的隐蔽通道。再来看看乔官屯伏击战的发生时间,5月下旬,这时候的河北农村,尽管高粱玉米尚未成熟,却也长到半人高,加之遍地都是待收割的小麦。只要搞好隐蔽,大部队是可以埋伏其中的。

再从战术角度来看看这场战斗: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敌后游击战

有了突然性和有利地形,仍不能说最后的胜利一定会站在自己一边。为了确保胜利,八路军指挥员集中了3个连:以一个连在乔官屯村西头担任主攻,村南村北各摆了一个连以阻援敌。绝对的优势兵力加上周密的部署,进一步增大了战斗的胜算。不足之处在于包围圈不够严密,致使一辆汽车破围而出。如此,一则伏击地点距离敌据点太近,部队来不及布设更为完善的“口袋阵”;再就是突击兵力仍显不够,若果再多些,很可能战果会更大些。

令人欣慰的是,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乔官屯伏击战”,坚持在华北敌后的抗日武装逐渐在战斗中成长壮大起来。哪怕其就发生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文张岩松)

[责任编辑:张岩松 PN020]

责任编辑:张岩松 PN02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