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献礼九十]解放军十大经典装备


来源:凤凰军事

 对于一个人而言,70岁就已是从心所欲之年,而对于一支军队而言,90岁"高龄"时或许正值青年。在解放军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荣誉和信念始终是最大的财富,而日益先进的经典

对于一个人而言,70岁就已是从心所欲之年,而对于一支军队而言,90岁"高龄"时或许正值青年。在解放军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荣誉和信念始终是最大的财富,而日益先进的经典装备则在不断赋予解放军新的战斗力,现在我们就列举解放军90年历程中的十大经典装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重要意义。

1、ZB26:唯一一款被日军火速仿制的中国枪械

ZB26轻机枪

在当年侵华日军中,有一款装备数量很大,但名声却并不那么响的机枪--99式机枪。当人们看到这款机枪时会很诧异:这不就是当时中国装备的ZB26"捷克式"轻机枪么?实际上99式轻机枪正是当时日本对ZB26轻机枪的紧急仿制版本。日军之所以这么做因为日军标配的十一式机枪相比ZB26实在相差太远,大量日军选择使用缴获的ZB26机枪,这款中国机枪一度成为众多日军步兵连队的标准配备,因此日本出于后勤保障需要,自行对ZB26机枪进行了仿制,而且99式机枪采用的仍是原ZB26机枪的7.92mm口径。

ZB26机枪是对轻机枪概念进行早期探索的产物。当时(20世纪20年代)不少人认为"自动步枪"(美制BAR)足以取代轻机枪,而事实上ZB26机枪早期也是作为自动步枪研发的。但与美军BAR自动步枪不同,ZB26为降低火线,在世界上首开将弹匣竖直布置在机匣上方的布局,同时采用平行偏移的瞄准基线。更为难得的是,ZB26还是世界上最早成功应用快速更换枪管技术的机枪,搭配经典双人机枪组配置。尽管ZB26的标配弹匣仅容弹20发,但直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军仍惊叹这种中国机枪"太准了!太狠了!" 

2、59式坦克:令中国一夜之间领先世界的"五对负重轮" 

59式坦克

"远看外形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这句经典的戏谑是对中国59式坦克,以及其原型--苏制T54/55坦克的最佳形容。尽管目前数量众多的改进型已令59式坦克越来越洋气,但人们依然无法忘却这款坦克圆滑的炮塔。更无法忘却的是,59式坦克作为中国首款国产坦克,令中国装甲部队核心装备技术水准一夜之间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不仅领先当时仍装备M48甚至是M4的韩日陆军部队,甚至在火力、防御两大性能上,优于换装M48A5(换装105mm坦克炮)与M60系列主战坦克前的美国装甲部队。 

59式坦克对中国坦克装备研发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早期的99式(也称98式)主战坦克的炮塔上,仍能看到铸造炮塔的影子。在此之前,无论是"三机三液"样车,还是最终服役的80/85/88系列主战坦克,实际上都是对59式坦克本身或59式坦克概念进行不同程度升级改进的产物。更为重要的是,尽管59式坦克继承了苏制坦克狭小的内部空间,但其却良好的承担了国产105mm线膛炮、100mm、120mm、125mm滑膛炮,以及诸多火控配套设施的装车、量产与服役实验,为日后中国坦克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63式装甲车:以另类方式扬威世界的全能装甲车

63式装甲车

如果列举中国所有的国产划时代装备,能想到63式装甲车的人可能不多,因为63式装甲车实在是太平常了。但事实上,63式装甲车却是首款获得外军肯定的中国装甲车辆。早在上世纪70年的越战期间,澳大利亚就通过美国获得了63式装甲车(战场缴获越南),并在澳大利亚内陆的各种复杂环境中,将63式装甲车与美制M113型装甲车一起进行了对比试验。最终的实验结果是,63式装甲车除车内噪音较大、发动机功率较小,操作难度较高外,整体性能不逊于M113,63式装甲车甚至在恶劣环境的耐用性方面有所超出。 

对于中国陆军而言,63式装甲车的意义不仅仅令步兵首次能够伴随坦克机动,还首次为其他重要装备的研发提供了可靠的国产底盘,首个关键产物就是70式自行榴弹炮。,70式榴弹炮实际上就是将54式122mm榴弹炮装到了63式装甲车上,后期63式装甲车还为此增加了1对负重轮(70-1)。

尽管70式榴弹炮就整合度而言,甚至比不上苏军二战时期,采用相同火炮的SU-122榴弹炮,但70式榴弹炮的诞生首开中国自行研发自行榴弹炮的先河,时至今日,这一家族的最新成员,就是具备世界先进水准的05式榴弹炮。

4、86式步兵战车:追赶潮流只是它的使命之一

86式步兵战车

63式装甲车首次实现了步兵伴随坦克机动,但实现步兵伴随坦克作战的则是另一款经典战车--86式步兵战车。86式步兵战车源于中国通过特殊渠道从叙利亚获得的苏制BMP-1步兵战车。

尽管以"86"命名的这款步兵战车真正列装已经是1992年,但86式步兵战车却令中国步兵首次能在中高烈度中伴随坦克作战,并能独立完成中低烈度作战行动。更重要的是,步兵战车概念的引入,开启了步兵轻装化、摩托化的开端,同时"相当意外"的增强了步兵部队在复杂环境,尤其是山地、城市环境中的作战能力。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美/西蜜月"期间,中国试图通过与美国民间军工机构合作,获得新一代步兵战车技术("布雷德利"步兵战车1980年投产)。直接成果是获得了美国食品机械化学公司设计的单人炮塔以及25mm"大毒蛇"机关炮,通过与86式步战车(当时编号WZ-501)底盘进行整合获得了NFV-1步兵战车方案。尽管该方案最终未能延续,但为日后86A的诞生积累了关键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在86式步兵战车的仿制与使用过程中,中国认清了俄制战车的优缺点,最终为更强的04/04A步兵战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5、89式反坦克炮:与"费迪南"殊途同归的中国巨炮

89式反坦克炮

无论以哪个时代的眼光审视,89式反坦克炮都是一种相当另类的装备。因为在其服役的1989年,反坦克导弹早已普及,完全没有必要专门研制一款仅用于反坦克的自行火炮。但事实上,正如昔日"费迪南"坦克歼击车的诞生,是为了不浪费已生产的90辆"保时捷型虎1"型坦克的底盘一样,89式反坦克炮的诞生,实际上也是为了令当时已研发成功,但最终未获部队采用的120mm坦克炮继续发挥余热。但与"费迪南"坦克歼击车的诞生更多源于保时捷与希特勒的私交不同,89式反坦克炮的诞生却有其历史的必然。

在89式反坦克炮诞生的年代,反坦克导弹虽已普及。但比较尴尬的是,当时最强的红箭8导弹无法摧毁当时国际现役,尤其是苏军主力的T72主战坦克,因此中国选择耐心研发更强导弹(红箭9),从而造成了当时中国陆军至关重要的反坦克火力真空,不仅如此,105mm坦克炮作为当时中国主战坦克的最强火力,同样无法保证摧毁T72。面对这种情况,已经成熟的120mm滑膛炮就成了当时中国唯一能够依靠的反装甲重炮,因此120mm坦克炮与中型通用装甲底盘结合后,就诞生了89式这款至关重要的"救火队员"。 

6、051型驱逐舰:为"空潜快"撑起海上保护伞

051型驱逐舰

051型驱逐舰是中国首款国产驱逐舰,但其最初意义,却是为中国进行全射程试射的DF5型洲际弹道导弹进行弹头仪器舱回收。这种诞生起源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但事实上,正是这种远洋打捞任务,首次向中国海军提出了远洋航行的需求,而051型驱逐舰正是中国海军针对这种需求做出的回应。

也正是在051型驱逐舰完全成熟并批量装备部队后,中国开始建造首款综合补给舰--"太仓"级综合补给舰,随后在1989年,中国海军首次访问夏威夷。至此,中国海军的发展模式越来越侧重远洋,而这些的真正源头,正是051。 

如果回到051型驱逐舰诞生的年代,在当时"空潜快"为核心的海军作战理念中,似乎没有051这款大舰的位置。但实际上,正是051的存在,令"空潜快"能够实现。在"空潜快"模式中,近程海军航空兵、潜艇、水面快艇所实施的,都是在近海环境中,对敌中小型目标的突击行动,可是一旦敌大中型目标进入中国近海,"空潜快"模式的效果就将大打折扣。而051正是依仗其舰炮,尤其是HY-2反舰导弹令敌大型舰艇不敢轻易进入中国近海,实际上是为"空潜快"模式撑起了海上保护伞。

7、033型潜艇:它服役后"空潜快"才有意义

033型潜艇

在中国海军早期的"空潜快"模式中,"潜"是该模式中威力最大的模块。原因在于,来自潜艇的水下攻击,相比近程航空兵与轻型水面舰艇,对敌海上目标的威胁是最大的,同时也是三种打击力量中,唯一有能力对敌最大型舰艇构成威胁的力量。因此,一旦面临敌大型舰艇进犯,潜艇实际上是整"空潜快"模式中的打击主力。

中国仿自苏联W级的03型潜艇首开中国国产潜艇的先河,但实际上从033型潜艇开始,中国才实际具备了建设、保障、改进、发展潜艇部队的能力,"空潜快"模式才首次真正具备其核心战力。

033型潜艇的原型--R型潜艇代表了当时世界常规潜艇的最高水准,因此,中国不仅对其进行的大量建造,而且这种建造是由分布在各海上任务区内的造船厂分别进行的,这种类似"自产自销"的方式不仅就近满足部队需求,实际上也为各舰队提供了一整套潜艇建造、保障体系。033型共建造了84艘,这种庞大数量令中国无论在领海的哪个方向,都有能力集结一定数量的033型潜艇对敌发起"狼群"式打击,即使敌方具有完善的反潜能力,密布033的海域也足以令每个熟悉二战历史的水兵后背发麻。

8、强5攻击机:启发比性能重要的强大战机

强5攻击机

熟悉"飞豹"战斗轰炸机发展史的人都清楚,海军之所以坚持发展大航程战斗轰炸机,就是因为强5攻击机在1988年的西沙海战中,因航程短无法到作战区域进行空中支援。因此,腿短、火控原始、挂载有限等等不光彩的标签纷纷贴在了强5身上。但作为中国攻击机的开山之作,它已经足够好了。事实上,尽管强5被"飞豹"取代,但从技术上讲,没有强5就不会有"飞豹"。

中国国产战机从歼6到强5的进化,绝不仅仅是进气道位置的变化,其中包含的战机研发与空军作战理念的转变,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无论是歼6还是歼7,机头进气方式尽管令战机轻体外形小巧,灵活,但却牺牲了最佳的雷达搭载位置。在歼7/米格21升级型号中,始终努力增大整流锥体积以便容纳更大雷达,但效果始终不佳。强5作为中国首款两侧进气的量产机型,解放了机头空间,尽管当时并未在机头布置雷达,但却为日后的歼8-2、"飞豹"等战机提供了设计经验。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气动布局与雷达两者中选择后者意味着,中国空军正逐渐由目视为主的近距空战,转向雷达制导为主的超视距空战,这种进步是划时代的,而这些都源于强5。

9、歼8战斗机:核心性能未达标的优秀战机

歼8战斗机

歼8战机曾被誉为"空中美男子",相比歼6、歼7这些中小型战机,歼8确实显得更大,更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在歼8-2型战机上实现了机身两侧进气,从而使歼8-2成为中国首款在机头装备大直径雷达的战机。如果说歼8-1战机只是歼7战机的双发放大版本,那歼8-2型战机则可视作对强5战机新布局在战斗机领域的首次尝试。不仅如此,中国还在歼8-2型战机上首次实现了空中加/受油,结合歼8相对庞大的机体结构,令中国空军首次具备了依托核心机场,即可完成对大部分国土的有效巡航与国土防空使命。

回首歼8开始论证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期盛行讲求高空高速的第3代战机(俄标),后期则是讲求全面作战能力的第4代战机。歼8不得不在前期采用适应高速的狭长机身,而后期则期望通过改进雷达、导弹抗衡第4代战机,所以歼8始终面对要么不达标,要么就落伍的窘境。但正如前文提到的,歼8与空中加油技术的结合,使中国空军首次具备了远程作战能力,随后当中国获得曾作为假想敌的苏27战机后,面对其带来的巨大的航程优势,中国空军整体并产生作战模式上的不适,而这都应归功于歼8这款未达标的优秀战机。 

10、东风5/5B洲际导弹:令世界胆寒30年的重型导弹

东风5/5B洲际导弹

提到东风5与东风5B,这是一个多次出乎世人意料的导弹家族。当1980年东风5首次进行全射程试射时,当时世界很多国家都吃惊于中国竟能依靠本国之力研发出洲际弹道导弹,最后在1986年,当东风5与配套核弹头适配成功后,中国首次具备了覆盖全球的核威慑能力。

尽管当时东风5采用的是遭打击时生存概率最低的地面发射架发射模式,但随后东风5导弹的消声灭迹了。随着此前(1985)同样采用液体燃料的东风22的下马,不少人认为中国也将放弃东风5导弹,转而研发性能更先进的陆基固体燃料洲际导弹。 但在2015年的93胜利日阅兵上,东风5B导弹的出现再次出乎人们的意料。相比与1984年建国35周年阅兵中首次亮相的东风5,东风5B同样采用多段车载方式亮相,但明显不同的是,东风5B采用了钝圆弹头结构。回顾世界弹道导弹发展不难发现,采用钝圆弹头结构就等于承认该导弹具备多弹头搭载能力。与东风5B同期发展的东风41陆基机动弹道导弹据称能搭载10枚分到弹头,直径相似的东风5B或将具备相同的搭载能力。同时得益于推进剂的改进,庞大的东风5B或将具备与东风41类似的14000千米的最大射程。

以上这十款装备,只是解放军建军90年以来众多经典装备中的一小部分。这些装备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他们背后的故事令这些原本冷冰冰的装备有了温度,让人们能透过他们看到科研人员、解放军以及祖国在不同领域内的奋斗经历,让我们永远铭记今天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 

[责任编辑:张岩松 PN020]

责任编辑:张岩松 PN02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