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客锐减?看看他们在台湾遭遇的奇葩事

作者:边驿卒

2016-02-26 第295期

近日,大陆赴台游客(以下简称“陆客”)减少引发了两岸的关注。不少游客会担心大选过后的台湾气氛发生变化,旅行体验不会太好。而梳理先前陆客在台奇葩经历,发现商家宰客、认同隔阂、绿媒抹黑等因素阻碍了民众的正常交流。

台湾“大选”后一个多月,台湾旅游业界有传闻称赴台陆客已经减少两成,更有人估计320后将减少六成。

“今年开始,你发现身边的陆客变少了吗?”台湾华视24日以此为主题播出一期电视节目。记者走访台北一家颇受陆客团欢迎的牛肉面店,好光景的时候该店一餐可以卖上500碗,但今年开始,有时一餐只卖100碗。

台湾方面表示:欢迎陆客来台

而根据媒体所做的保守计算,如果陆客减少一半,台湾境外观光收入将减少近两成。

影响如此重大,民进党不得不出面回应。蔡英文政策办公室执行长张景森表示:他说,大陆团客确实有减少迹象,但国台办说原因是市场因素;业者谈到,团客减少或许是官僚因素,因为上面并没有政策决定,下面基层单位观风向,对陆客来台事宜变得较消极。

陆客为啥减少?恐怕是在担心民进党胜选后,岛内气氛骤变,会给旅行带来许多不快。而梳理2008年陆客团队游开放以来,陆客已经在台湾遭遇了不少奇葩事。有被无良商家当成摇钱树的不快,也有因身份认同而感觉到的异样,还有被居心不良的媒体肆意抹黑,这都在提醒大陆人,现在赴台旅游,情况是更好还是更糟?

不法商家利欲熏心 回收剩饭给陆客食用

虽然大陆人在台湾旅行已经相当普遍,但很多时候仅仅被视作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除去进行交易之外,更深层次的交流并不多。这也才有了一些小贩所说的:“只见人潮不见钱潮。”

陆客被宰的新闻不在少数,就连岛内媒体都看不下去大呼:“宝岛风光完全没体验到。”

经常有陆客被宰的新闻

要是不好好消费,摊贩就开始数落。2015年4月29日,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有摊商指陆客虽多,六合夜市许姓摊商表示,虽然夜市人潮依旧强强滚,但逾八成客源是陆客,他们很聪明,都先单点后再由大家分食,一趟下来每个人都可吃到多种美食,但摊商只见人潮没赚钱潮。更夸张的是,六合夜市常见四五个人占据一桌吃50元新台币的东西,甚至有10名陆客只吃1盘蚵仔煎。

在士林夜市经营铁板烧、烤鱿鱼的戴先生表示,陆客很多,但只有一半会消费,因为团客大都已在其他地方用餐。士林夜市地下美食街卖牛排的黄孝敏也说,陆客多半是“到此一游”,团客常“左下右上”绕一圈上个厕所就离开,只留下卫生纸,而不是人民币。

也有部分黑心商家利欲熏心,给大陆游客留下很差的印象。

2013年1月,以接待大陆旅行团知名的台湾台东县太麻里白沙湾餐厅,被离职员工爆料,指回收剩菜再用拼盘转给后到的大陆游客团食用,估计近月来逾万人吃下回收的菜肴。

遭曝光将客人未吃完的剩菜做成拼盘供大陆旅行团食用的台东太麻里白沙湾餐厅。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一名白沙湾离职员工爆料,餐厅将客人吃剩下的菜脯、咸鱼、猪肉、鸡肉等菜肴回收,重新拼盘后,再拿给下一批大陆旅行团吃。爆料者还提供手机录像的14分钟影片,只见从外场回收的腌萝卜,随即被分装进4个铁盘,再分装至其他盘子,连沾酱都照样端出。

“太恶心了!这是让我吃别人的口水吗?”来自山西、河南、江苏的大陆游客直呼“太夸张了”,又庆幸地表示“还好我们都没在那家用餐”。

街头遭遇认同隔阂 女生说“你们中国人真讨厌”

今年春节期间赴台旅行的胡女士抱怨,当前台湾社会的氛围有些过于政治化,让她的观感体验大打折扣。胡女士介绍说,台湾人民还是一如既往地热情有礼,但或是因为“大选”刚结束,几乎人人都聊政治,聊国民党,聊蔡英文。“旅途中接触很多司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司机对于台湾政治的关注,在南部高雄,出租车司机一路上给我们介绍,尽管他很热情,可是聊天中你总会有种挥之不去的异样感,因为司机经常会这样表述‘你们中国’怎样怎样。”

新北市九份,游人如织

胡女士还讲了一件让她气愤的事:在新北市的九份,一条小街上挤满了观光客,人挨人难免会碰到对方,一个二十多岁模样的女生当面对她说:“你们中国人真讨厌!”胡女士回应:“你不是中国人吗?”对方回答:“我不是。”胡女士追问:“那你是哪里人?”这个女子没有回答就被人群挤开了。

还有人在游记中这样记录自己的无奈:台湾人把赴台的国内游客称为“陆客”,这称呼虽无贬义,却不难看出两岸文化的那种割裂和生疏。跟台湾人聊天大概就能听出他们对中国的立场:有两岸往返旅游或工作经历的台湾人,习惯称呼中国为“大陆”;而很多土生土长地本地人则更喜欢叫“中国”,称台湾为“民国”。他表示:“在电子市场咨询退税时被工作人员称为外国人的经历实在是令我不爽。”

令人不快的还有一些挑动矛盾的做法。今年年初,有陆客在花莲用餐时,等太久,跟老板抱怨:“你把钱退我,我不吃了,有什么了不起的”,员工除了道歉外也说明还有其他人等更久的,而老板直接响应:“出来啊,钱退给他,要多少钱退给他,这里是台湾你搞清楚啊,强国人有什么了不起,出去!出去!”。大陆游客:“你说什么东西啊”。老板:“台湾话听不听得懂,中国人有什么了不起”。

对此,有很多台湾网友也认为老板做的不妥。有人认为:“顾客等得不爽,态度没有太好,老板被呛得不爽,硬要挑起台湾vs大陆,态度也好不到哪里去。很不欣赏这种态度的服务业业者。”

另一种特殊的陆客是“陆生”。

有陆生谈起自己被孤立的感觉:“当我真正抵台,真正开始在台湾的生活时,我才惊觉,陆生不能在台工作,哪怕是在学校打工助学。陆生不能纳保,在台所有医疗费用都要自费。陆生不能考台湾的证照,陆生毕业不能留台工作,陆生不能……陆生有太多不能,原以为外籍学生都是如此待遇,后来才知,除了陆生,外籍生、港澳学生都没有“三限六不”的制约。我第一次有种被孤立的感觉,被孤立在“岛中岛”的忧伤。我常在想,台湾的学生叫台生,台湾境外的学生叫外籍生,而陆生像是活在另一个平行空间的外来物种。”

这名陆生还表示:“即使离开台湾已有一年余,却还牢牢记得在高雄被出租车司机追问是不是不会过红绿灯,在台北被问是不是没有见过摩天轮,在台中被问是不是没体验过快捷巴士。诸如此类,太多太多,这些预设我都会善意地理解为部分人对现在的大陆的不理解。”

绿媒捕风捉影 陆客躺着中枪

不得不承认,在泛政治化的环境里,有时陆客躺着都中枪。

2014年10月19日,台湾多家媒体报道,有5名大陆游客在台北101大楼知名餐厅“鼎泰丰”用餐时,一名随行3岁男童内急,家长让其直接在餐厅儿童椅上尿在塑料瓶中。因尿液洒到桌上菜肴,孩童母亲要求餐厅免费更换菜肴,遭到拒绝。

台湾《苹果日报》次日刊载网友提供的101美食街餐桌前一位母亲与一位脱下裤子的男童照片,报道标题为《没公德心101又见陆童桌边尿尿》。新闻中,这名“撒尿儿童”实为台湾人,其母亲姓纪。纪女士否认自己的孩子在饭桌上撒尿,称当时有水弄湿了孩子的裤子,脱裤子是为了给孩子“整理仪容”。

由此可见岛内绿媒对陆客刻板印象之深。

还有陆客被不称职的导游带沟里的。

2016年2月18日,发生了陆客在阿里山茶园便溺的事件。茶园女主人黄太太说,上午10时许有辆游览车来到家门前,下来2、30名陆客,男陆客在路旁便溺、抽烟,5、6名女陆客走进茶园,她以为她们要逛茶园,没想到接着她们竟然脱裤子就地便溺,她立即喊叫制止。

陆客向她道歉时,说是导游跟她们讲可以在茶园上厕所,后来导游有前来道歉,但没有感受到道歉诚意。她说,只要打声招呼家里厕所会借使用,而且不到500公尺处就有公厕,为什么非得进入人家的茶园随地便溺?茶园主人说:“这是什么台湾旅行社、什么台湾导游!?叫大陆来的贵宾到茶园上厕所!!

然而,许多情况只是双方在文化习惯不同造成的误解,抑或媒体的夸大。

翻阅旅行日志或者相关论坛,可以看到两岸普通人之间更多的交流。

一位叫做“喜形于摄”的网友这样描述他的经历:在台东的罗东镇,一个小摊的女摊主,得知我从大陆来,非常高兴。给我盛好阳春面和小菜,执意留下我坐坐聊天。“你们大陆的媳妇很厉害,对老公公不好,我们台湾的媳妇可不敢呢,好像也是你们辽宁的”。 就好像是我家的闺女嫁过去似的。这就是台湾人普通人的大陆概念,虽然不太准确,但还是那么地认同。最后算账时,硬是抹掉了120台币的零头,收了我100台币。

有游客在参观中正纪念堂时,与一个普通的国民党士兵闲聊,他这样描述这位士兵:“他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对中国的传统以及文化,如数家珍,近年在中国内地复兴的国学,从他的言行里能感受到早已形成行为规范的底蕴。”

在中正纪念堂执勤的仪仗队士兵

也有非常nice的出租车司机,另有游客描述道:在台北最后一晚,我俩乘出租车去饭店。上车后司机一搭话居然是一口“京片子”,虽不很标准,但在满耳朵都是台湾腔的城市突然耳闻熟悉的北方口音,还是倍感亲切。途中当我说到使用Google地图导航时,司机跟我讲了这么几句话:“不要看地图,外国人才看地图。咱们都是中国人,讲话都能听懂,哪里不清楚张嘴问就是嘛,来这里还看什么地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客在台湾人眼中的形象也有很大改善。年初,有台湾网友在脸书“靠北乘客”发文,比较两岸游客的差异。他认为与台湾旅客相比,大陆旅客至少比较懂得尊重人。

对于陆客来台影响台湾旅游质量和人民生活环境的说法,《时报周刊》反驳称,请网友自己看看:元月阳明山飘雪吸引大批本地客,事后却留下满地垃圾,“我们自己摸着良心想想看,究竟谁对台湾环境与生活质量伤害较大?”

目前,对于政治、经济、社会意义均非常重大的陆客问题,民进党也不敢怠慢,张景森表示:民进党的政策与执政县市都欢迎两岸观光发展,“我们是欢迎陆客的”。

在竞选期间,蔡英文一再强调“陆客的总量绝对不会减少”。然而值得观察的是,蔡英文正式执政后,能否提升陆客的旅行体验,促进两岸旅游互利发展,保障两岸人民深入交流?

(来源:环球时报、华夏经纬网、大河报、联合新闻网、东森新闻等)

凤凰网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