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为什么总被怀疑作弊?

作者:魏巍

2015-10-21 第631期

从一百多年前的清末开始,“留学生”一词对于中国来说就有特殊的含义。放到10年前,“留学生”整体上还是聪明、勤奋、见多识广、具有更高素质的代名词。然而,这几年情况出现了反转,“留学生”不仅被拉下神坛,还频频与“作弊”之类的丑闻扯上关系,甚至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一些人和机构也会对中国留学生的成绩产生怀疑。中国留学生是怎样一步步与作弊联系到一起的?

【导语】

据台湾媒体报道,10月20日,大陆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透露,俗称“美国中考”的SSAT取消了9月19日一次考试中357名中国考生的成绩。目前官方网站未公开声明,但有学生家长邮件询问得到回复:“SSATB(美国中学考试委员会)审慎调查和仔细分析该次考试资料后,有充分理由质疑此次考试成绩的有效性。”

无独有偶,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雅思官方表示:“雅思主办方近期对中国雅思成绩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核查。自7月底至今,经剑桥大学外语考试部核查分析,雅思主办方决定永久扣发大约350位考生的成绩。”至于具体原因,外界猜测有可能被扣发成绩考生涉嫌违规和舞弊。

从一百多年前的清末开始,“留学生”一词对于中国来说就有特殊的含义。放到10年前,“留学生”整体上还是聪明、勤奋、见多识广、具有更高素质的代名词。

然而,这几年情况出现了反转,“留学生”不仅被拉下神坛,还频频与“作弊”之类的丑闻扯上关系,甚至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一些人和机构也会对中国留学生的成绩产生怀疑。中国留学生是怎样一步步与作弊联系到一起的?

中国留学生形象逆转:从刻苦精英变成爱作弊的富家子

近代以来,留学生一直是中国社会中的精英。民国时期,留学生群体中才子云集,外交家顾维钧曾以辩论队领队身份带领哥伦比亚大学击败耶鲁大学。《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中还说到:“在30多年前的1980年代,亦有法国大学教授发现自己找不出中国留学生论文里的语法错误,最终找到一个后兴奋不已。”

现在环境已经大为不同。根据美国《门户开放报告》,2005-2006年,仅有9309人从中国赴美读本科,到2012-2013学年,中国赴美读本科的人数增长到了93768人。八年间,中国赴美读本科的人数增长了将近十倍。

留学生的形象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化着。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文章认为:“过去,中国留美学生多是节衣缩食的研究生。现在,大量学生来自中国最富有和最有权势的家庭。”

在美国人过去的刻板印象中,中国学生的形象大多是戴着眼镜,周末在图书馆度过,有野心、聪明,用母语讲起数学题口沫横飞,上大课沉默寡言的书呆子。如今,这一形象已不复存在,《纽约时报》曾发表过一份对中国留学生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50名学生中90%有造假的情况,中国留学生甚至被描述成骗子。

托福、雅思早已是作弊重灾区

留学的第一步是取得托福、雅思成绩,而有关这两项考试作弊的新闻屡见不鲜。

《中国新闻周刊》就曾报道过托福考试作弊的全过程,有两种方法:一是保分,二是代考。

所谓“保分”,是指考试者与商家全程网络交易,通过植入式耳机或者微型手机传递答案,保证考试者的成绩达到一定分数,这种交易的价格从几千元到一万多元不等。

更“保险”的方法是使用枪手代考,价格从15000元至80000元不等。《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一个作弊机构表示,这家店每场考试平均有10个“顾客”,包括手机作弊和代考两种作弊方式。2015年全国共有42场托福考试,如此推算,光是这一家公司就有400多人次的作弊。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诚实的申请者都是傻瓜

不同于中国大学凭借高考成绩“一考定终身”,美国大学向来注重对申请者的全面评估,其中包括:SA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成绩、学业平均分数(GPA)、社会实践经历以及一篇自述性质的作文(Essay)。除了这些以外,对于海外申请者,还要求有英语能力测试——托福成绩。

托福成绩可以作弊,其他的履历同样可以通过造假来实现。一位有十几年留学培训经验的从业者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中国留学生的履历普遍造假,已经远远越过‘合理包装’的界线。”

“学校,尤其是‘国际班’为了本校学生的出国成功率,会主动配合GPA造假,至于自述性质的作文与社会实践,更是由中介一手包办。在北京,某中学学生的GPA可以自己随便填分数,学校只管盖章,海淀区另一所知名中学甚至主动询问学生:你想填多少分?”

一位在中国负责面试留学生的美国人说:“在中国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诚实的申请者都是傻瓜。”

中国人的“机经”,在美国人看来也是作弊

在留学申请等软性指标被“过度包装”的情况下,很多美国大学的招生只能越来越倚重考试分数了。北京一家托福培训机构的创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原来你只需要90分的托福成绩就能上美国某大学,现在你就必须考100分才有可能进入招生官的视线,如果能考到110分,胜算就更大一些。一句话,因为现在的申请者实在太多了!”

考试,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不是难题。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黄晓明扮演的成东青说:“中国学生都很擅长应付考试,你们无法想象,中国学生为了赢得考试所付出的辛酸。”

“机经”是准留学生备考的行话。由于美国标准化考试的题库范围有限,考题会规律性地重复出现。一些教育让参加考试的学生去记录考题,写在橡皮上,或者记在脑子里。专业机构收集好了这些题目并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则因押题命中率高而被考生奉为“机上考试的圣经”,简称为“机经”。

《华盛顿邮报》在2014年12月报道当时连续发生在亚洲的SAT考试作弊事件时说,“由于设计一套新试题的成本花费昂贵,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把先前在美国使用过的SAT试卷再用于海外考场中。”

“押题”“做历年考试真题”在中国司空见惯,是很多培训机构的“招牌”项目,也是很多学生备考的“必修课”,但实际上,这些行为在美国就属于作弊。在每次标准化考试之前,考生都会抄一段誓词,它的内容就包括考生不得泄露试题内容。

此次参加SSAT考试的学生成绩被取消,就有论者提出“机经论”。

学术不诚实还是中国留学生被美国大学开除的重要原因

就算中国学生成功进入到美国大学,作弊和学术不诚实的现象一样存在。2014年,美国厚仁教育发布《中国留美学生现状白皮书》,学术不诚实是中国留学生被开除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中有两成是因抄袭、考试作弊或协同作弊、代考、成绩造假、试图修改成绩、保留以往考卷、对老师撒谎甚至伪造导师签名等原因被开除。

在《白皮书》里,有一章的题目是“好学生的被开除原因分析”,“在调查时,我们心存一个疑问:坏学生多是因为迟到早退、学习态度差而被开除,那么好学生多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开除的呢?”结论是,在那些GPA超过平均水平的学生中,因学术不诚实而被开除的占据78.4%。“这一现象再次证明,中国的教育体系并不注重培养学生严谨引用他人学术成果。”《白皮书》分析道。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特拉华大学纽瓦克校区,随着中国学生的激增,防止抄袭甚至成了语言学院一位院长的首要工作。在新生报到日上,这位院长面对主要是中国学生的观众,还特意在后面的大屏幕上放上一张男同学俯身看着女同学的卷子的照片,告诉他们不能作弊,致意中混合着警告。

为什么很多人中国不觉得作弊丢人?

不仅是在留学生中间,在中国教育体系里,作弊现象也大规模的存在。

比如今年震惊全国的“江西替考案”,考务人员和替考组织都存在内外勾结的情况;而在2007年安徽宿州替考事件中,当地的中学老师、教育官员都为替考者提供一条龙的服务。

在历史上,考试或者科举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意义非凡:考上了,自己就步入了士大夫阶层;考不上,依然只能是无名的市井小民。于是,所有人挤在这一座独木桥上,有人想些“盘外招”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过独木桥”的状况,在今天的高考或者公务员考试中,同样存在。

同时,中国人对于作弊这件事也相当宽容,表现在惩罚力度极小。尽管在十几年前,中国很多高校已经在管理条例中明确“作弊者将被开除学籍”,如今,并没有公开数据显示,中国高校每年有多少学生因为作弊被开除,倒是有一些被学校发现作弊作出开除处分之后,学生告上法庭胜诉的案例。

2013年,《中国教育报》报道,新疆乌鲁木齐有两起因学生替考被学校开除学籍引发的高校被诉行政案,经过审理,法院判决校方均败诉。校方作出的开除其学籍的决定被法院撤销,两名学生得以恢复学籍,重新回到校园。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好多起。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表示,作弊这种让学生投机取巧的事,小则害了学生,大则害了国家,“一个国家的精英人士如果都作弊欺骗不脸红,这个民族就没有未来。”

凤凰网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