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要欺负尼泊尔?

作者:边驿卒

2015-10-10 第198期

由于尼泊尔新宪法实施,尼泊尔与印度关系恶化。印度随后停止向尼泊尔运送燃油,最终导致尼泊尔爆发持续燃油危机,公共交通运营出现困难。

当地时间2015年10月9日,尼泊尔加德满都,燃料危机持续,民众挤爆交通工具

据环球时报报道,由于尼泊尔新宪法实施,尼泊尔与印度关系恶化。印度随后停止向尼泊尔运送燃油,最终导致尼泊尔爆发持续燃油危机,公共交通运营出现困难。对此,《今日印度》10月4日报道称,尼泊尔政府当天要求印度不要扼住石油和其他必需品运输不放,若“逼人太甚”,即便物流困难,尼泊尔也将向中国求助。

当地时间2015年10月9日,尼泊尔加德满都,燃料危机持续,民众挤爆交通工具

9月23号,印度借口尼泊尔南部社会局势动荡,突然开始对尼实施禁运。由于尼燃油、燃气等大部分物资需要假道印度输入,印度禁运对尼泊尔造成了极大影响。目前,除了军警的应急贮备外,燃油这一尼泊尔完全不能自己生产的日常消耗品在全国已经几乎是滴油不剩,民众只能将车辆停放在家中。

10月2日,被舆论认为是亲印度的尼泊尔总理柯伊拉腊宣布辞职,尼泊尔国会法压人宣布计划于11日举行头片选举新一任总理。

尼泊尔实施新宪法,关印度什么事?

尼泊尔原为君主制国家。2006年,毛派和政府达成协议,加入政府。2008年该国制宪会议正式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废除近240年的君主制度。

在经过了数年的政治斗争,尼泊尔制宪会议于9月16日晚,以压倒性票数表决通过了新宪法草案。这是尼泊尔2008年结束君主制后第一部新宪法。

该国很多民众都上街庆祝新宪法的实施,很多人认为尼泊尔现在可以向前看了。不过该国也有不少反对声音,在宪法草案通过后不久,尼泊尔南方地区警察向一些反对新宪法的少数民族人士开枪,至少有一人死亡,多人受伤。在最近几周至少有40人在冲突中丧生。

尼泊尔新宪法将全国划分为七个省份,抗议活动主要源于新宪法未能满足以马德西(Madhesi)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单独成邦”的要求。根据印度周刊网站报道,马德西人占尼泊尔人口约四成,而马德西人实质上就是印度族裔的尼泊尔人。

印度此前曾为了马德西人的政治诉求向尼泊尔三大党派施压。而新宪法草案通过前,印度数次派特使前往尼泊尔希望推迟宪法草案表决。新宪法正式通过后,印度又在24小时内连续发布两个政府申明,指责该宪法未能取得最大范围的共识。随后,印度在边境口岸加大“安检力度”,大幅度降低了通关速度。由于尼泊尔的燃油、燃气等主要货物大多由印度输入,此举对尼泊尔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表面上看,此次印度和尼泊尔矛盾是印度为了尼泊尔境内的印度裔出头,赤裸裸的干涉尼泊尔内政,实则两国之间有着复杂而深远的联系和矛盾。

尼泊尔是一个内陆小国,远离出海口,在东南西三面被印度包围,在对外贸易商严重依附于印度。在上世纪中旬,尼泊尔与印度的的贸易占到了贸易总额的95%,可以说印度完全控制着尼泊尔的经济命脉。

除了地缘,两国在文化和历史上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尼泊尔与印度可谓是“被同一文化分开的两个国家”,印度第一任总统拉金德拉·普拉萨德(Raiendra Prasad)甚至认为“印度与尼泊尔的关系是一种超越肉体的精神关系”。

尼泊尔于1976年统一后,尼泊尔的统治者大力推行自己信奉的印度教,印度教文化在尼泊尔得到推广,并且逐渐被大多数民族和部族所接受。印度教文化甚至在团结和凝聚各族人民建设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那些非印度教社会群体,由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定位及统治者的推动,也长期处于印度教的熏陶和影响之下。

印度和尼泊尔两国的边间是开放边界(open border),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边界使得两国民众可以自由往来,但这也给尼泊尔造成严重的内政问题。

尼泊尔是一个小国,对移民问题非常敏感。尤其是尼泊尔的特莱地区(Terai),外来移民人口占这一地区人口比例快速上升,以及此地区人口占尼泊尔全国人口比例的相对增长速度(从50年代的35%上升到1991年的47%),都使尼泊尔政府感觉到,特莱已经变成了“印度人的生活空间”,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尼泊尔人认为“印度正在用印度人淹没尼泊尔”。

而特莱地区就是上文提及马德西人的聚居区,该地区并不在尼泊尔中央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大约有400万和印度关系密切的马德西人是这片土地实际上的主人,他们不怎么在乎加德满都政府的权威,而该地区是尼泊尔的经济主产区,尼泊尔大多数工业分布于此。

印度对特莱地区和马德西的态度毫无疑问会激起尼泊尔人特别是国内民族主义者的不满。尼泊尔整个国家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都高度依赖印度,而两国在综合实力上又差距巨大。印度自恃南亚“老大哥”,对待周边小国蛮横傲慢,例如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及孟加拉国建国、吞并锡金、出兵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对尼泊尔实行经济封锁等,让邻国有理由对印度傲慢地宣示地区霸权野心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尼泊尔国内的民族主义者又诉求摆脱印度对本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军事安全等领域的影响,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尼泊尔高度依赖印度又不得不提防印度的矛盾处境加之印度常年来蛮横的处理两国的双边关系是这次冲突的核心原因。在此次印度封锁边境后,尼泊尔抗议人士走上街头高呼反印口号,焚烧莫迪人偶。而在尼泊尔国内亲印度的国大党总理柯伊拉腊于10月2日深夜辞职,此前尼泊尔共产党曾讽刺国大党为“印度走狗”。

许多评论认为,现在是自1989年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政府封锁尼泊尔以来两国关系最糟糕的时候。

中国能帮得上尼泊尔嘛?

上文提及,尼泊尔三面环印度,剩下一面则与中国接壤。尼泊尔政府在应对印度封锁时也申明,要找中国帮忙。

与印度三番五次“找茬”尼泊尔新宪法相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高兴看到尼泊尔制宪会议表决通过新宪法,期待尼泊尔踏上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新征程。”

《纽约时报》曾经比喻尼泊尔是夹在中印两头大象中间的一只老鼠,而尼泊尔国王普里特维曾将尼泊尔比喻为“身处中国和印度这两块巨石夹缝之间的番薯(yam)”。无论是番薯还是老鼠,尼泊尔是中印两个大国之间的战略缓冲,亦是两个大国在南亚展开软实力竞争的一个舞台。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虽然传统上尼泊尔的政治与经济都严重依赖印度,很多尼泊尔人认为同中国走得更近才符合该国最大利益。

一方面是经济原因,随着去尼泊尔旅游的中国游客稳步上升,尼官员希望中国把铁路延伸到边界,这样尼泊尔就能与北京联起来。另一方面,历史上印度继承了英国对该地区的宗主主义,将尼泊尔作为自己的“保护国”,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要接受印度的“指导”,更在1975年将小国锡金并入印度,这令尼泊尔十分担心自己会被“不丹化”,甚至“锡金化”,高度依赖印度使得尼泊尔产生危机感,与周围大国建立多边外交有助于维护自身和区域安全。

自1956年起,中国开始向尼泊尔提供无偿的经济技术援助,这在尼泊尔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5年,中方向尼泊尔政府提供了15.3亿人民币的无偿援助,数量仅次于印度和美国。

进入21世纪,中国援尼方式从基础设施援建和补助,逐步发展为软贷款、参与尼泊尔的项目竞标、双边贸易商业、工业和经济交易,同时鼓励私营企业参与援助。《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去年,中国政府承诺将每年的援助增加到之前的5倍,达到1.25亿美元。根据路透社报道,尼泊尔投资委员会今年宣布,中国三峡集团负责承建尼泊尔境内一项总价值达到16亿美元的水电站项目,这也是该国单笔项目价值最高的海外投资。

中国正逐步提高对尼泊尔的投资,也在尼泊尔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软实力。但目前中国想在短期内打破中印在尼泊尔的力量平衡还比较困难。目前,尼泊尔超过2/3的对外贸易与近50%的外部投资均来自于印度,除了开放边境,印度甚至还在尼泊尔征兵。

此番印度和尼泊尔两国政府的纠纷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除了加大与尼泊尔的经贸往来,中国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弱化印度在尼泊尔的影响力,维护周边和平发展和南亚的繁荣稳定。

凤凰网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