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奥会中,最重要的原来是它

作者:边驿卒

2015-09-26 第193期

9月25日,习近平与奥巴马会谈达成了一项重要成果:中美两国同意强力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加快工作节奏,以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投资协定。

中国国家习近平当地时间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他在会上呼吁中美企业相互投资,并提到改革外商投资环境

2015年9月25日(当地时间),中美就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在中方成果清单中明确提到:两国领导人重申达成一项高水平投资协定的谈判是两国之间最重要的经济事项。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将反映双方对于非歧视、公平、透明度的共同成果,有效促进和确保市场准入和运营,并体现双方开放和自由的投资体制。中美两国同意强力推进谈判,加快工作节奏,以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投资协定。

那么这个重要的投资协议因何而起?对于中美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一次不亚于入世的谈判

中美BIT谈判于2008年正式启动。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当时之所以能够启动BIT谈判,主要背景是次贷危机:中美BIT通过促进双向投资,有助于缓解美国面临的失业率高、复苏缓慢等问题。同时,将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从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向促进国内消费转变,从制造业开放向服务业开放推进,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而说的实际一点,中美BIT谈判直接关系到各个企业的利润。这一协议的达成能够为两国企业对外投资构建起稳定透明的制度环境。在市场方面中美都有需求,美方意欲进入中国垄断行业,特别是中国开放程度较低的服务业,以形成自身的市场份额。中国也希望美国在审查的方面能够提高透明度,能够简化程序,能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负担和对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造成的障碍。

具体来说,谈判中双方的诉求各有不同。中方的BIT谈判诉求希望美方在放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公平对待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市场经济地位、农产品检验检疫、中国人员赴美签证、中美运输类飞机双边适航拓展及其他一些与贸易投资相关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并取得积极进展。美国则更关注法治、市场准入、标准的制订、知识产权的执行等议题。

经过多轮谈判,中美双方在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透明度和标准制定等核心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是,在2014年7月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后,双方就该谈判达成“时间表”,力争2014年底前就BIT文本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承诺2015年早期启动负面清单谈判。接近谈判核心人士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这场谈判的意义,不亚于第二次入世。

今年6月,在中美第19轮BIT谈判中,双方首次交换了负面清单,正式开启负面清单磋商模式。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意在9月交换第二轮负面清单,看清单改进出价要求,美国希望中国能向外资进一步切实大幅开放市场,继续减少外商投资目录和自贸区的行业限制,简化外国直接投资程序,用备案制取代审批制;而中国则希望美国在负面清单中对关键基础设施、重要技术和国家安全等内容做出准确定义,并对中方在美投资的连续性与确定性提供保证。

今年9月9日至11日,在第21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中,双方按照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的承诺,交换了各自的负面清单改进出价。双方将对对方的改进出价进行全面评估,推动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9月15日美国94位大企业CEO集体致信习近平和奥巴马,呼吁尽快拟达成“有意义且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协议,希望习近平访问期间能够取得“明显进展”,这反映了美国商界的主流呼声。

在一天后的9月1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言人表示,中美两国交换了调整后的投资协定负面清单出价。

“为使双边投资协议谈判胜利完成,双方有必要就高质量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并商定一份中方的负面清单,这份清单应该是有限制的、范围较小且表明中国极大程度地开放投资市场。”

9月17日,在会见出席第七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的美方代表时,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积极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在23日的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给中美工商业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在会上呼吁中美企业相互投资,并提到改革外商投资环境:“我们将加快推进外资法律立法进程,实行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刚才讲到的,我们的正面清单,将是更大的、更长的一个清单。”

目前的难点是什么?

中美两国历来在知识产权、国企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BIT进入负面清单谈判阶段后,难度会更加凸显。负面清单中应包括哪些领域、哪些不适用于通用的非歧视性原则、如何在州省级推进双边投资协定、如何建立争端解决机制等都是难点。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经所所长陈凤英看来,“负面清单”是对中国经济体制的重大挑战。“一旦采取负面清单,就需要中国先理顺国内的经济关系。负面清单其实是个双向谈判,首先要和国内产业讨论,国内达成一致意见后,再与美国谈判。”

另外在自贸区议题上,中美也有分歧。美方对中国的自贸园区进展单边评估之后,认为有效性和可实施性仍然有待观察。中国希望美国在高科技制造业领域对中国加大投资;但美方依然认为,中国应该加大服务业对美开放力度。

最后,由于双边投资协定关涉到许多经济安全的领域,“国家安全”也成了双方绕不过去的话题。部分美国政商人士认为,BIT将增强中国企业“不公平竞争”的优势,损害美国就业和长远经济利益。有些中方人士则认为BIT是“阴谋”,美方试图以经济自由化手段,将西方规则强加给中国。此外,中方还曾投诉,美国在国家安全审查方面对中国投资者区别对待。

当然,中美双方也在不断摸索试探。

在9月1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似乎在为中美BIT铺路。

有意思的是,就在9月15日,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保尔森基金会联合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支持高标准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也就是BIT。

9月17日中国政府下发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若干意见》的细则,释放了具体的信号。学者估计,BIT获得突破的内容,将很大部分基于此文件。文件中提到:按照负面清单原则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汇售管理改革,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等。

同时,文件也鼓励“高铁、核电、航空、机械、电力、电信、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优势行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推动电子商务走出去。”

由于BIT谈判的复杂性,有学者指出,这一协定最终敲定也许在明年上半年,或今年下半年其他时候达成。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此次习奥会中,一些早期收获将被纳入BIT成果清单,比如美国对华新能源和环保领域产品,也许会加大投资。中国在金融业的外资股比会有所放松。

达成BIT有啥意义?

中美分别是全球第一、第二大外资吸收国家,也是对外投资的主力。BIT协定的达成,将对全球的投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另外,中国也能参与国际投资规则的制定。若中美两国在投资领域达成一致,将会成为全球投资规则的基础。

中美两国的工商界、理论研究界普遍认为,中美BIT谈判不仅有望极大释放两国相互间投资潜力,同时对美国的制造业回归政策及中国的改革与结构调整均有助益。

对于中国来讲,BIT不仅可以加固和稳定美国在华的绝大部分存量资本,而且会以更大的增量资本对冲流出资本,从而维持和提升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的热度,进而加强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辅助动能。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入美投资有了BIT的清障与护航,后顾之忧将得到大大缓解。BIT达成后,中国企业在美跨国投资空间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据彼得森经济研究所的报告预测,如果美中能在2025年达成FTA,中国对全球出口会增加10%,美国对全球出口会增加3%,双边贸易会增加14%左右。中国经济总量产出能提高2%,美国能提高1%。

对于美国来讲,一旦BIT正式落地,美国企业将会获得更多深度参与中国国有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机会:初步估计,中国至少有100多个行业会向美方企业开放投资,包括目前存在限制的金融服务、农业、汽车工业、医疗领域等,而这些行业,恰恰都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地带;美国不仅可在中国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领域输出和发挥资本与技术优势,还能借助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输出平台进军相关国家的广袤市场,其最终的投资回报不可估量。另外,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经营有六成多发生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行业,这种投资取向对于美国正在推行的“再工业化”无疑起到了有力的补充作用。

看到这么重要的作用,也无怪乎中美BIT被称为双边经贸关系的最重要事项了。

凤凰网综合自新华网、证券时报、第一财经日报、财新网、国际商报、路透社等

凤凰网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