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滔
2015-06-16 第128期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意识形态问题上,近期有了“新动向”:3月下旬以来,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密集发声,既“主动出击”,论述美国民主遭遇的困境,直指“美式民主”的问题所在;亦“积极防御”,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进行剖析,详解“颜色革命”的本质和危害,论述其为何行不通。可谓“有攻有守”,主动作为。
同时,多次以大篇幅(整版刊登系列文章),大规模(每次由多名知名学者撰文)集中阐释“三个自信”(中国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3月20日,人民日报第七版(理论版)整版刊文谈“中国理论何以自信”,此后至6月14日刊文谈“‘颜色革命’为何行不通”,近3个月时间里,人民日报8次以整版刊文形式,集中登载了由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维为等知名学者撰写的33篇相关文章。
主动出击:谈“美国民主的问题”
5月24日,人民日报第五版整版刊文谈“美国民主遭遇困境”。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社科院中国学所所长张维为在“美国民主确实出了问题”一文中指,美国民主出了问题,表现在:金钱政治、游说政治、内斗政治、民粹政治等方面,而美国政治制度的纠错能力正在衰弱。
文章称,盖洛普公司2014年6月的一份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国会“非常有信心者”是4%,“较有信心者”是3%,两者相加仅7%。
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则认为美国民主在失质、失效、失序。美国的民主根基出现动摇,运行不当滋生多种民主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则在文章中称,“其他国家不能不顾本国国情,照抄照搬美式民主,否则将带来政治动荡、国家混乱的局面。”
5月24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网页截图)
防御“西方渗透”:谈“颜色革命”为何行不通
6月14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用5篇文章,谈“颜色革命”为何行不通。
什么是“颜色革命”?
人民日报给出了定义:“颜色革命”是指21世纪初期,在前苏联和中东北非地区发生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的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更迭运动。“颜色革命”给相关国家乃至国际地缘战略格局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颜色革命”是如何产生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志洲认为,“颜色革命”是冷战以西方“胜利”方式终结的后续事件。也是以西方制度为圭臬的单一化政治思维的结果。“各国‘颜色革命’的发动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基础,就是奉西方制度为圭臬,加以效仿。然而,用西方制度这一张药方,岂能治好各国不同的病症!”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徐崇温则认为,美国强行输出民主改造世界,是一种具有野蛮性的行为。
“颜色革命”有何危害?
人大教授金灿荣在“‘颜色革命’危害深重”一文中称,“颜色革命”是西方势力推行干涉、大搞颠覆的工具。是国家安全之敌、动乱之源、人民之祸。
中国怎么做?
金灿荣指必须“必须时刻警惕,防范、应对、抵制“颜色革命”,坚决、果断、果敢地捍卫国家安全不受威胁、不受侵蚀、不受损害。”“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捍卫主阵地。要坚定正确信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戮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6月14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网页截图)
那么,如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人民日报也用整版刊文的形式,“捍卫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对“三个自信”逐一阐释。
理论自信
3月20日、4月24日、5月29日,人民日报三次整版刊文谈“中国理论何以自信”。
12篇文章分别涉及党建理论、经济理论、外交理论、民生、文化、市场经济、生态等多个方面。
文章认为,“中国理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它继承和发展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五百年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总结了近百年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教训,具有鲜明的科学理论品格”。
3月20日、4月24日、5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七版(网页截图)
制度自信
5月8日,人民日报整版刊文谈“制度自信”。文章认为,“当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构建了一系列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这样一个具有优良制度品质、取得显著制度绩效、获得广泛制度认可、充满生机活力的制度体系,已经促成中国迅速发展和中国奇迹,并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中国人民自然对其充满自信。”
6月12日,人民日报再度整版刊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韧性,历经考验却始终压不垮折不断。“这种韧性使我们成功战胜多重风险和挑战,依然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
5月8日、6月12日人民日报第七版(网页截图)
道路自信
5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谈“道路自信”。
文章表示,“中国道路是经过非同一般的考验才走到今天的。在国内,我们经历了经济上的起伏、政治上的风波、思想领域的纷扰乃至自然灾害的肆虐;国际上,从苏东剧变开始,在一连串实质上是道路之争的各种“颜色革命”与“阿拉伯之春”所掀起的风浪中,中国都站住了,靠的是什么?就是中国道路。”
5月15日人民日报第七版(网页截图)
人民日报用一整版文章就某一话题集中阐释,往往被视为某种“重要信号”,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近期8次整版刊文谈意识形态,其“信号”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实上,进入2015年,中共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有多项举措。
2015年1月5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刘云山要求“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切实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各级党委要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
2015年1月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就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出意见。
随后,多所高校校长刊文表态,“要帮师生划清是非界限。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防范,决不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划清是非界限,不让错误观点在校园传播。”
此外,4月15日,湖北书记李鸿忠在求是刊文谈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领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意识形态领域尖锐斗争中,地方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关键时刻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身先士卒,决不能羞羞答答、半遮半掩。
6月8日至9日,云南书记李纪恒到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新华社云南分社、云南日报社等媒体调研。李纪恒表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理所当然要姓党,其他媒体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我们讲政治家办报、办台、办网站,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绝不允许与中央唱反调,决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
地方大员的表态,亦可以窥见各地在意识形态工作上的动向。
而早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