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马克-华纳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进行主题演讲。
马克-华纳
8月26日,全美政界十大富豪之一、美国前弗吉尼亚州长马克-华纳(Mark Warner)在前一段举行的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出任主题演讲者。据悉,他是总统候选人奥巴马“钦定”的唯一一位主题演讲者。这个身份一般是作为下一届党内总统候选人的培养目标,就像2004年时的奥巴马。
在全国党代会上做主题演讲,历来被认为是跻身全国政坛的绝佳机会。1988年,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凭借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演讲声名鹊起,四年后当选总统;更近的2004年,当时仍默默无闻的奥巴马借主题演讲之机登上政治舞台,开启了如今通往白宫的道路。
马克-华纳成为当时的主角,事实上还抢了希拉里-克林顿的风头,差点惹恼了希拉里的支持者,他们认为,即使奥巴马不选希拉里为副手,也应当将“主题演讲”交给希拉里。
人物资料
华纳:IT富豪白手起家
现年54岁的马克-华纳是白手起家的IT富豪,早在2005年,他的身家就达两亿美元,位列全美十大最富政界人士之列。
马克-华纳生于1954年12月15日,出生地是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该地区位于美国中部,经济相对落后。华纳的家庭很普通,但他通过努力,成为家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1977年,华纳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0年,又在著名的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在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他却出人意料地投身商界。
华纳先是利用自己对联邦电信政策的了解,拿到了手机特许经营执照,赚到了第一桶金,年纪轻轻就成了百万富翁。然后在弗吉尼亚州与好友合伙成立“哥伦比亚资本管理公司”,共同投资创立了70多家高科技企业,并因此成为美国IT界有名人士,积累下超过2亿美元的财富。此外,华纳还是一个慈善家,他捐助的基金所资助的项目包括帮助贫困家庭赡养老人、帮助少数族裔大学生找工作等,这些都为他在弗州积累了极好的人脉与群众基础,也为他日后晋身政界做了铺垫。
政坛之路
弗州州长抢占共和党票仓
马克-华纳在政界也起步很早。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就为参议员克里斯多佛-多德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幕僚。九十年代,曾经担任过费城市长。
2001年,华纳突然宣布竞选弗州州长,这在当时轰动一时。弗吉尼亚州在历史上是保守派共和党的“大本营”之一,自1964年以来的总统大选就从未有民主党候选人在此州获胜。
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华纳想顺利当选州长难度极大。他的竞选口号是,“带给每个人福利和机会”,以及他自己最擅长的“让高科技产业更加繁荣”。最终凭借自己的巨额财富、民主党中间派的形象和在弗吉尼亚地区长期以来积累的人气,华纳战胜共和党对手,成功当选州长,并成为民主党的一颗政治新星。
出色政绩赢得好口碑
就任州长期间,他成功扭转了弗州糟糕的财政赤字局面,并为弗州创造了十分可观的就业机会。2004年,弗州被评为“最佳管理州”。
“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马克-华纳在26日的演讲中自问自答地说,“合作。一个民主党州长和一个比例为2比1的共和党议会,还有一群好家伙,不计党派分歧,而是以弗吉尼亚人的身份共同奋斗。”
华纳的政绩——一个民主党人在这个传统“共和州”(共和党的“大本营”)中取得的政绩——帮助他在民主党内赢得极好口碑。
奥巴马阵营对华纳的评价也非常高。“和奥巴马一样,马克-华纳并不惧怕挑战现状。他致力于把人们团结起来,并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奥巴马的竞选经理戴维-普罗菲在此前一份书面声明上说。
一度有意参加今年大选
2005年,马克-华纳一度有意参与2008年的总统大选。他先是发起成立为自己进行全国性政治筹款的“政治行动委员会”(这是美国政治家为竞选总统成立的全国性筹款组织),另外又聘请了前美国副总统艾尔-戈尔的竞选顾问莫尼卡-迪克森做自己的顾问。
这两个消息一传出,马克-华纳的风头一下子盖过了希拉里和赖斯两位政治女明星,当时美国媒体还称他是美国政坛第一个启动2008年总统大选竞选的政治家。
分析:注重形象塑造 欲当下一个奥巴马
据报道,在最近的5位美国总统中,有4人在入主白宫前曾经担任州长,而马克-华纳得以成为选举年全国党代会的主题演讲者,更是跟随了前辈克林顿和奥巴马的脚步。华纳目前正准备竞选即将退休的共和党参议员约翰-华纳的职位。
在全美观众面前,马克-华纳很注意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多数演讲者不同,他在衣领处佩带美国国旗胸针,这显得格外显眼。演讲结束时,他还是唯一一位携带妻女向全场观众致意的演讲人。
马克-华纳在主题为“面向未来的竞争”演讲中不遗余力地为奥巴马助威,他向美国人民强调了今年总统大选的终极目标。“这次竞选不是为了总统职位,也不是为了国会,而是为了美国的未来。”华纳说。
但是,在这个与希拉里争风头的夜晚,马克-华纳的演讲还不能保证他将来的成功,不少人对他仍持观望态度。
“他的确想要在国人面前塑造一个完整的家庭型男人形象。”一名民主党代表说,“但他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奥巴马,我真说不准。四年内什么都可能改变。”(本报综合报道)
编辑:
贺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