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坜发生选举舞弊,引起民众包围并焚烧警局及警车的中坜事件
台海网4月13日独家专稿(作者 王丰 台湾著名传记作家) 发生于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的中坜暴动事件,是国府撤退台湾二十八年后,爆发的最大规模群众反政府暴动场面。从中坜暴动到一九七九年的高雄暴动,台湾的党外异议份子不仅展开了有组织的南北串联,在意识型态上,这批政治人物开始零零星星,犹抱琵琶半遮面地鼓吹“台独”,并逐步汇聚一股暗流。从中坜暴动为起点,“台独”份子以合法掩护非法,披着民主的外衣,假民主之名,行鼓吹“台独”之实,逐步集结同伙,以议会斗争、街头游击战为两面战术手段,与蒋经国领导的国民党政府,进行了为期十一年的世纪大斗法,直至蒋经国故世,“台独”份子更形嚣张。
接位路荆棘遍布
一九七七年下半年,是台湾政治发展极具关键性的一个时期,因为,蒋经国要在未来的半年时间里,顺利完成接班“宪法”程序,坐上第六任“中华民国总统”宝座。国民党党内,正为如何顺理成章提名蒋经国为第六任“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候选人”人选,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希望营造最自然,最冠冕堂皇的情境,让蒋经国能姿态优雅,水到渠成地浮上台面。
另方面,一九七七年底正逢台湾举行五项公职选举,将选出新的县市首长、民意代表。许多党外异议人士在岛内南北各地鼓动风潮,处处与国民党当局唱反调,搅得蒋经国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为了稳操胜券,国民党党内打从那年上半年开始,就为了党内候选人的提名事宜大伤脑筋。许多敏感地区,推举党内候选人,时时暗潮汹涌,处处激流险滩,充满了派系角力与党内斗争的痕迹。能够先让一九七七年年底的地方首长选举安然过关,第二步,才可以在一九七八年五月让蒋经国风风光光地登上“中华民国总统”宝座,正式完成蒋介石生前未完成的父子权力交接。
好事多磨,蒋经国的“总统”之路,一路遍布荆棘。
地方首长选举当中,台湾北部的桃园县,是最让国民党主席蒋经国担心的一个县份,也是党内众所瞩目的县份,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台北县市。桃园县境内,有“中山科学院”──默默负责研制原子弹和尖端武器装备的秘密基地,是蒋介石生前最看重的一个军事科技单位;桃园县境还有“陆军总部”,重兵驻守的陆、空军事基地,以及先前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合作的一些神秘单位……;更具象征意义的是,位于桃园大溪的慈湖陵寝,更是蒋介石身后长眠,灵柩安厝之地。如此庄严的灵寝重地,如此神秘的军事基地,如此重要的情报重镇,又与台北仅只一河之隔,假使桃园县在县长选举中“沦陷”──国民党推举的候选人落选,不光是国民党颜面无光,蒋经国颜面挂不住,当局更担心在党外异议人士,以及“台独”份子的推波助澜下,平添政治动荡不安的变数。
桃园县长选举起波澜
那年选举前,国民党党内桃园县最有可能被提名的两个党员,一是台湾省议员许信良,一是调查局桃园调查站出身的欧宪瑜,在国民党中央开会讨论是提名许信良或者欧宪瑜之时,由于两人各有优缺点,当即陷入两难。许信良习惯打着蓝旗反蓝旗,不但在省议员任内经常藉着质询问政,让台湾省政府主席和官员下不了台,而且接连于那年四月出版《风雨之声》,八月又出版《当仁不让》不断藉着发表争议性言论,哗众取宠,吸引民众关注。在各级党部的眼里,许信良是一个长着反骨的难缠投机人物,被认为对党的忠诚度有问题,可是,党政军机关在地方上的民调则显示,许信良民意支持度颇高。
相对而言,欧宪瑜虽然并不显眼,民意支持度似乎不如许信良远甚,但是,欧宪瑜的优点是服从组织,从不曾有反党言行,忠诚度与配合度都高。
编辑:
缪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