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政坛不倒翁—吴伯雄
2008年05月24日 12:59中国台湾网 】 【打印

3月22日,台湾举行“大选”投票,结果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以221万票领先优势获胜,当晚大批支持者在马萧竞选总部前集会欢庆。图为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中)在现场庆祝时,曾由他人帮忙搀扶。连日的辅选,吴伯雄体力超支。 中新社发 黄少华 摄

吴伯雄,1939年6月19日出生,台湾桃园人,毕业于成功大学工商管理学系,现为中国国民党主席。此前,他先后担任的职务有省立中坜商业职业学校教员、新竹合会公司高级专员(1963-1965), “台湾省议会”第四届“议员” 、信东化学制药董事长(1968-197) ,南亚工业专科学校兼任副教授(1971-1973), 桃园县第七届县长(1973-1976),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局长(1976-1980),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1976),台湾拳击协会理事长(1981-1982),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处主任(1982-1984),“内政部”部长兼“中央选举委员会”主任委员(1984-1988),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86),台北市市长(1988-1990), “行政院”政务委员(1990-1991), “内政部”部长兼“中央选举委员会”主任委员(1991-1994), “总统府”秘书长(1994),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1996.8) “总统府资政”(1997.12), 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总会长(1998.1),伯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1998.6),中国国民党副主席(2000.6),中国国民党主席(20007.4.11-至今)。

吴伯雄成功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后,在革命实践研究院受训3个月,曾任南亚工专学校副教授。1968年7月,29岁的吴伯雄在家人的鼓励下,参选桃园县第四届“省议员”,凭借吴家在桃园县雄厚的家族实力,顺利当选,正式进入政坛,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议员”。

省“议会”是台湾省早期政治舞台的重心,省“议员”大多来自地方基层,也是政治人物进一步高升的重要渠道。在省“议会”四年,培养了吴伯雄的问政经验,也奠定了他日后事业的基础。

1972年12月,33岁的吴伯雄角逐桃园县长一职成功,又开创了他个人政治生涯的春天。这时,主政的蒋经国大力推行本土化政策,提拔年轻有为的台籍人士进入政坛。吴伯雄任职县长没几年,就于1976年8月被上层调任最大的省营事业“公卖局”任“局长”。同年11月,吴伯雄被选为国民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吴伯雄任职桃园县长虽不久,政绩却不凡,在工业发展、道路建设等方面建树颇多,深受县民称赞。在他离开桃园县到“公卖局”就职时,县政府官员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吴县长荣升他就,我们不胜依依,让我们更加团结奋发,分享吴县长高升的荣耀”。

至今,吴伯雄仍在桃园政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89年又一次桃园县长选举,国民党提名省“议员”刘邦友参选,但吴家班的桃园县“议长”吴烈智也表示要不惜违纪参选县长,双方矛盾加深。最后,还是由吴伯雄劝退吴烈智,才使刘邦友得以顺利当选。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李增华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