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关系大事记
2007年11月27日 11:44中国网 】 【打印

  1964年1月27日,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商定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的两句话,却犹如“外交核爆炸”一样在国际上引起了连锁反应。此后,西方国家纷纷效法法国,改变孤立中国立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3年9月11—17日,乔治·蓬皮杜总统访问中国。他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国家元首,也是西方国家元首访华第一人。访问结束时发表《中法公报》,表达了两国政府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的共同愿望。双方商定,将研究发展经济关系的现实可能性,以及在技术、工业等方面加强交流的问题。双方决定签订海运协定,并加强航空运输方面的合作。双方还谈妥了辽阳化工项目,合同总金额达12亿法郎。这是多年来中法之间最大的一宗合同。

  1975年5月12—18日,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法国。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西方国家。访问期间,两国决定成立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商定两国外长不定期地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

  1978年1月19—24日,雷蒙·巴尔总理访问中国。中法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这是中国同西方国家签定的第一个科技合作协定。

  1979年10月15—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访问法国。这是中国总理首次访问法国,其间两国签署了“关于1980年至1981年文化交流计划”等文件。

  1980年10月15—21日,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访问中国,同邓小平等领导人就国际重大问题和发展双边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中法双方商定两国外交部官员进行定期磋商,签订了关于设立领事机构的协议,决定两国在上海和马赛互设总领事馆。双方还谈论了在广东建造大亚湾核电站项目问题。

  1983年5月3—7日,弗朗索瓦·密特朗总统访问中国,同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主要就双边关系和柬埔寨问题举行了会谈。密特朗表示,希望建立工业上的合作,中国可以从法国获得设备和投资,法国可以向中国转让技术。他还表示法国重视加强同中国在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法国今后的主要任务是使已经达成的协议更加具体化,使双方的合作更具有活力。访问期间,中法签署了关于核电合作的备忘录和广播电视合作的议定书。

  1986年6月16—19日,胡耀邦总书记访问法国,就广泛的国际问题和进一步发展两国友好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

  1987年11月7—12日,李先念主席访问法国。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法国。中法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财政议定书。根据议定书,法国政府在1987年向中国提供总额为6.4亿法郎的混合贷款。

  1989年6月18日,米歇尔·罗卡尔总理在法国国民议会宣布冻结同中国的各级关系。次日,法国外长在议会指出,这一“冻结”关系的决定“适用于军事方面的一切合作”和“整个政治关系”。中法关系开始出现倒退。

  1991年9月27日,法国政府宣布批准向台湾出售6艘“拉法耶特”护卫舰,金额20亿美元。另10艘由法国出售技术,让台湾建造。16艘潜艇总金额约45亿美元。9月28日,中国政府对此提出严厉抗议,要求法国遵守中法建交原则和国际关系准则,不向台湾出售武器,不与台湾建立任何官方关系和进行任何官方接触,并将法台关系严格限制在民间经贸关系的范围内。此次出售潜艇事件对两国关系造成了严重损害。

  1992年11月18日,法国达索等公司签订向台湾出售60架"幻影2000-5"战斗机合同,总金额38亿美元。后经中国政府多次警告无效,法国政府坚持批准这一军售合同。

  1992年12月23日,中国外交部要求法国在一个月之内关闭其驻广州总领事馆。中法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遭受重大打击,进入严重困难时期。

  1994年1月12日,中法发布联合公报。双方认为,中法两国应在建交原则的基础上,恢复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法国确认,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国政府承诺今后不批准法国企业参与武装台湾。中法两国表示加强政治磋商,举行定期会晤,发展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公报的发表标志着法中关系翻过了困难的一页,在政治上为法国企业界发展同中国的经贸合作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

  1994年2月22—26日,莫诺里参议长访问中国。他此次访华是为同中方进行对话、加强相互了解,也是为巴拉迪尔总理来访创造良好的气氛。莫诺里表示,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法中两国议会和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将会得到发展,他将为此做出努力,并希望法中关系中的困难时期尽快结束,使两国关系恢复和谐气氛。这次访问表明,中法关系已经走上了正常轨道。

  1994年4月7—10日,爱德华·巴拉迪尔总理访华。双方讨论了在重要项目上的合作可能性,并商定,双方将保持高层互访的势头,加强政治磋商,并确认双方达成的两国外长、副外长等举行定期会晤和磋商的谅解。巴拉迪尔总理高度评价了法中关系的重要性,认为两国合作的潜力很大。

  1994年9月8—14日,江泽民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适逢中法建交35周年,又正处于世纪之交,可称为中法关系史上意义深远的一次访问。访法期间,江泽民主席会见了法国总统密特朗、总理巴拉迪尔、法国参议院议长莫诺里等法国领导人。中法双方一致同意面向21世纪,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地发展双边关系。双方签署了19个经贸合作的合同、协议和意向书,总金额达181亿法郎。此外,中方还提供了可供法方参与竞争投标的大型项目的名单。

  1996年4月9—13日,李鹏总理访问法国。访问期间,他同希拉克总统和朱佩总理及法国其他领导人就广泛的问题进行了交谈,并就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中法两国政府和企业界共签订合作项目13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向法国购买3架A340空中客车飞机和30架A320空中客车飞机的协议与合同,协议总金额为18.9亿美元。

  1997年3月25—31日,乔石委员长访问法国,与希拉克总统及众、参两院议长等领导人会见,谈论了促进两国间友好交流与合作的各个问题。此次访问使中国全国人大与法国议会间的友好合作得到强有力的推动。

  1997年5月15—18日,雅克·希拉克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法元首签署联合声明,决定中法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声明》指出:“中法两国应承前启后,建立长期的全面伙伴关系,从而使中法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双方决定进一步密切合作,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支持在尊重多样化和独立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国际事务中任何进行支配的企图,实现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安全和均衡的世界。”这是自1964年以来中法关系中最重要的文件。此外,中法还签署了《环境保护合作协定》、《发展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卫生和医学科学合作协定》、《研究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合作协定》等一系列协定,承诺双方在环保、和平利用核能、卫生、农畜业、利用外层空间等方面进行政府间合作,法国保留驻香港总领馆。双方还签署了中国预订30架空客飞机框架协议,中国采购10架ATR飞机合同,以及100座级民用喷气客机合作项目的框架协议。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一家法国保险公司和一家法国银行将在中国开展业务。

  1998年4月6—7日,朱镕基总理访问法国。这是他当选总理后首次访法,与法国总统、总理、议会议长就国际问题与双边关系举行会谈。双方对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感到满意。希拉克总统表示赞赏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负责任、有勇气”的态度,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使危机免于进一步的恶化。他还表示,法国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继续大力促进。

  1998年9月24—26日,利奥内尔·若斯潘总理访华。若斯潘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国与中国的贸易联系。中法两国签署了财政议定书、中法关于信息新技术的行动纲领、两国政府关于知识产权的合作协定、中国科技部与法国国家电力公司合作协议以及14项商务协议,总金额为3.45亿美元,内容涉及水处理、金融、环保等方面。两国中法还决定发表关于成立农业及农业食品合作委员会的声明。

  1999年9月13—18日,克里斯蒂昂·蓬斯莱参议长访问中国。两国表示将加强议会间的交流,进一步推动在经济、工业和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文化、教育交流。

  1999年10月21—26日,江泽民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与希拉克等法国领导人举行会谈。两国对世界多极化发展达成一致看法,认为欧中之间应进一步加强对话与合作。双方还《反弹道导弹条约》等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为进一步加强合作,法中两国决定建立两国元首间的热线电话,并加强两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之间的磋商机制。法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并表示支持中国尽快加入世贸组织。这次访问,为拓展两国面向21世纪的伙伴关系打下了重要基础。

  1999年12月,法国政府批准企业向台出售军民两用卫星,在中法关系中再掀波澜。

  2000年10月21—23日,希拉克总统借中欧举行峰会之机,再次访问中国。中法双方再次确认,不售台卫星问题成为发展两国关系中的障碍,将从战略的高度和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更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巩固和加强两国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两国同意为促进相互了解和在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两国将在对方国家举办文化年。双方还签署了关于建立元首间热线的协议。

  2001年11月1—5日,胡锦涛副主席访问法国。中法双方表示,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将加强国际磋商与合作,就多极化、全球化、反对恐怖主义、打击跨国犯罪等重大国际和战略问题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挖掘中法关系潜力,扩大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胡锦涛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发表了题为《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演讲,就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化、中法及中欧合作等发表了中国的看法。

  2002年11月29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在西方国家投资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当日,正在法国访问的李岚清副总理与法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设立文化中心及其地位的协定》。

  2002年9月26—28日,朱镕基总理相隔4年再度访问法国。中法双方就深入发展中法“全面伙伴关系”及重大国际问题交换看法。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中法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

  2003年4月25—26日,让-皮埃尔·拉法兰总理访问中国。此次访问正值“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他仍坚持如期访华,表达了法国对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的真诚支持,是法中友好和相互信任的标志,显示了法国对发展与中国“全面伙伴关系”的高度重视。中法双方签署了《中方购买30架空客飞机的总协议》、《四川白马电厂有关设备采购和技术转让合同》等三个协议。

  2003年6月1—2日,胡锦涛主席赴法国埃维昂参加“八国峰会”之外的南北国家领导人的“非正式对话”,并与希拉克总统单独会面。两位领导人都认为,中法“全面伙伴关系”不断巩固和充实,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也形成了高质量、多层次的良好局面;两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中保持了密切磋商、协调和合作。今后,双方将保持更密切的高层交往,完善双边战略对话和磋商机制,鼓励和支持两国有实力的企业深化合作。两国元首还就伊拉克战后重建、朝鲜半岛局势、解决巴以冲突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

  2003年10月6日,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在"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三大主题的统领下,举办300多项立意新、质量高的文化、教育、科技、广播电视、青年、体育、民族、宗教、建筑等方面的展示活动。这是中国在国外首次举办文化年。(王朝晖)

  (本文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中国网 2004年1月26日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