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6日,台湾民进党“总统”候选人党内初选投票结果揭晓:前“行政院长”谢长廷以6.28余万票大胜,领先位居第二的现任“行政院长”苏贞昌近1.6万票。这一“乾坤逆转”的结果让民进党内不少人瞠目,连谢长廷本人都没有料到,此前他自估的结果是,至少输给苏贞昌1.5万票。
民进党元老
眼见颓势难挽,落败的苏贞昌和民进党主席游锡堃都在第一时间宣布退出初选,原本坚持要走完初选程序的吕秀莲,也于5月7日上午改口表示:“愿意成全谢长廷,让战局告一段落”。民进党“四大天王”中的三人退出,意味着“谢长廷已经出线”。
这个结果虽然出乎很多人意料,民进党中不少人却认为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论辈分,谢长廷是民进党的创党核心人物。身为元老,他一直以来都是党内公认的最具竞争力的“接班人”之一。
1946年5月18日,谢长廷生于台北市一个书香门第,排行老二,父亲是个中医。谢长廷本名“拱廷”,其中包含着长辈对他成为“国家栋梁”的期望,但由于户籍人员的大意,阴差阳错把闽南语的“拱”听成“良”,并草写成了“长”(“长”的繁体字与“良”相似),于是谢拱廷成了“谢长廷”。
谢长廷13岁时,家境因父亲做生意被骗而衰落,讨债的人时常堵在家门口。谢长廷很小的时候便被迫上街叫卖,以捡破烂贴补家用。家境的破败、因贫困而遭受的屈辱,让谢长廷萌生了出人头地的想法。
谢长廷的政治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在日本京都大学读法学硕士的时候。在那里,他结识了很多“台独”分子。这些人常把宣扬“台独”的报纸、杂志和书籍拿给谢长廷,谢长廷由此“了解了台湾岛内的禁忌和片面的政治教育”,从而“重新认识台湾的历史”。
在此期间,谢长廷所接触到的西方政治自由主义,强化了他“自由民主”的思想。大学时因参加“青年自觉运动”而看到身边的运动领导者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这些都促成他投入“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推动落实人权法制和民主自由的运动”。1980年9月28日,谢长廷等6位建党小组成员,宣布“民进党正式成立”。“民主进步党”(即民进党)的党名就是谢长廷提出来的。
在此后的政坛上,谢长廷一路绿灯,曾任数职——台北市议员、“立委”、“副总统”候选人、高雄市长,从民进党中常委、中执委、中评委直至党主席。但他仍常遭陈水扁“欺负”。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