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要确定一个阅兵式,一方面是检验我们的军队,一方面通过阅兵显示出我们的军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为我国的改革开放鼓劲、助威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中国成立后每年国庆大庆、阅兵改为“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这一决定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也参照了国外的一些做法。那些年政策失误加自然灾害,使中国的国民经济陷入困境,百姓缺吃少穿,再搞大规模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妥。从1960年起中国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1971年以后连国庆节的群众游行也停止了。
而今,面对世界大势,面对军队的问题,邓小平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解决部队存在的问题: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整顿各级领导班子,纯洁干部队伍;改革军队编制、体制,组建合成集团军;确定军队教育训练的战略地位;加强军事科研工作,改善武器装备。在邓小平主持下,军队由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变到和平时期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制定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实现伟大的战略性转变,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1981年3月10日,北京街头柳枝泛绿、春意盎然。邓小平在位于地安门东大街的寓所里接见总参谋长杨得志和副总参谋长张震,听取华北军事演习方案的汇报。快结束时,邓小平说:部队阅兵式、分列式好久没搞了。不能说阅兵式、分列式是形式主义。它对部队作风培养有教育意义。阅兵对军队在人民的观瞻中有好处。通过阅兵式、分列式把军队摆一摆给人民看。这样可以密切军民关系,对加强军队训练也有好处。邓小平接着说:我们好久没打仗了,通过演习、阅兵,要把军队的气鼓一下,要把军队训练得像个军队的样子。邓小平这里讲的是阅兵,但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项具体的工作。
总参谋部3月18日通令全军,传达了邓小平的指示。全军上下闻风而动,结合各项任务举行阅兵式、分列式,检阅部队,提高士气。
1983年,中央决定国庆35周年举行盛大阅兵。12月12日,首都阅兵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提出了要展示“新一点,精一点,好一点”的武器装备,以体现现代化正规化的合成军队建设。受阅部队计10370人,受阅装备7类28种。国庆节前夕,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庆受阅的28种武器装备全部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其中19种装备是第一次亮相的新式装备,具有现代化水平,有的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1984年10月1日上午,五彩缤纷的霞光洒满天安门广场,洒进数十万军民的心中。1200人的军乐团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礼炮鸣放28响。接着大会主持人宣布:“阅兵式开始!”这是跨越25个年头后的第一次大阅兵。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电梯走下天安门城楼,乘上黑色的“红旗”敞篷轿车,缓缓驶出天安门,越过金水桥头。头戴大檐帽、身着新式军装的秦基伟乘坐检阅车迎上去,向三军统帅敬礼、报告。
军乐团奏响了雄壮的阅兵曲,邓小平站立在“红旗”敞篷车上,汽车缓缓驶上东长安街,邓小平频频举手,向一列列身着新式军装的指战员致意,扩音器不断传出他亲切的问候:“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三军将士山呼海啸般地回应:“首长好!”“为人民服务!”10点20分,邓小平检阅完毕,乘敞篷车回到天安门。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雄壮乐声中,波澜壮阔、气势如虹的分列式开始了。徒步方队整齐的步伐延续着长征的脚步,勇往直前的雄姿显现着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身影;战车分队轰隆的马达声奏出了我军向现代化进军的气势;翱翔蓝天的战鹰和首次参加国庆阅兵、昂首苍穹的战略导弹,充分展示着我军现代化的风采。
国庆35周年阅兵8个月后,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经过战略调整,全军减少了大军区和军官的数量,增加了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兵种部队,新组建的集团军内特种兵首次超过了步兵。1988年,人民解放军恢复了军衔制,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周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