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从政履历:出自高干家庭 政治历练完整
2008年03月10日 15:54人民网 】 【打印

习近平是习仲勋之子,习仲勋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虽出自高级干部家庭,但习近平政治历练非常完整,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层做起。

一名采访过习近平、对其非常熟悉的媒体人士说,1969年,由于受父亲被打倒之累,不到16岁的习近平被迫前往延安市下属的延川县农村插队。由于工作积极,在当时到延安插队的近3万名北京知青中,习近平很快成为当时“第一个当生产大队支书的”。多位与习近平接触过的人士表示,对这段经历,习很喜欢提起,“谈他过去当知青的事,可能觉得那对他的人生影响比较大吧。”当上大队支书不久,习近平进入清华大学读书。1979年,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即步入仕途。

他先是被选为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的秘书。1982年,出任中共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

1985年习近平离开河北正定,来到东南沿海,在厦门,他第一次走上市级领导岗位,年仅32岁。有人曾这样概括习近平的从政之路:从陕北农村大队支书做起,在河北正定正式起步,在福建政坛走向成熟。习近平平时常把苏东坡在《晁错论》中的一段话挂在嘴边:“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习近平福建履历:主倡有限政府 注重民意

福建17年是习近平从政履历上的浓重一笔。积累了地方各个行政层级的工作经验。用习近平自己的话说,“从河北到厦门,32岁进入特区,这一步是一个很大的跨度。” 在以后的17年里,他主政宁德、福州等重要地区和城市,并在1999年升任福建省长。“我当时很踊跃地到厦门来啊,就是想来尝试对改革的实践、对开放的实践。”习近平曾谈及他到厦门的初衷。据跟习有过接触的福建人士透露,在福建期间,他引进台资的力度很大,在他任上,全国第一座台商会馆——厦门台商会馆竣工并开始招商。习本人对这段经历很看重。他曾坦言,那是他第一次亲历城市的管理和发展,加上特区工作无经验可鉴,在厦门的三年是最艰苦的学习过程:“在厦门工作的3年,我感受很深、获益很大。应该说,这3年的特区工作历练,对我后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在福建主政期间,习一直倡导闽台合作。他曾在很多场合提及,闽台合作是篇大文章,必须做好。据有关人士透露,在对台经贸合作方面,习近平的作为颇受高层认可。也是在那个时期,习近平提出了政府要建设有限政府、提供有效服务,有所为有所不为,做那些不错位、不越位、不空位的事情。

1990年习近平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在福州市委大院里,4个大字——“马上就办”十分显眼。习近平曾向媒体解释:“‘马上就办’不光是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人们审慎地作出最快反应。每个人都有这种敏感,福州的事业才会保持年轻。”在传媒眼里,习近平是位改革人物,有时代感、思想解放。

除了在厦门和福州两个主要城市任职外,习在宁德地区的反腐工作曾名震一方。当时习近平是宁德地委书记。宁德属经济落后地区。按旧习俗,盖房、修坟、娶媳妇被称为人生三件大事。习任前的好几年,很多干部盖房缺钱,就以权换钱。习到任后,确定把“敢于碰硬,敢攻难点,抓反面典型,拔钉子户”作为查处的突破口,以铁腕之力刹住了这股建房风。

“这里有一个谁得罪谁的问题,你违纪违法占地盖房,为一己之私破坏了党的权威和形象,是你得罪了党,得罪了人民,得罪了党纪国法,而不是代表党和人民利益查处你的干部得罪了你。”习近平在地委工作会议上这样说。

习近平浙江仕途:制定经济上比拼上海的“八八战略”

2002年11月,49岁的习近平不再担任福建省长,开始出任浙江省委书记,达到新的政治高度。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领导制定出让浙江在经济上与上海一争高低的“八八战略”,得到普遍支持,被认为是其主政浙江的一大政绩。

中央实施宏观调控后,浙江经济曾一度陷入“生产缺电、建设缺钱、招商缺地”的困境。习近平再次果断出击,采取了“倒逼机制”,通过拉动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大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使浙江去年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了13.5%以上的增幅。

此外,在浙江,习近平非常注意维护中央权威,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解决民生难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次获任上海市委书记时,这一点被中组部部长贺国强突出提起。

与习近平有过多次接触的一位中央驻浙单位负责人说,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而习也确实践行了这一原则,“他接任省委书记,9个月的时间就跑了69个县(市、区)”。

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浙江省曾专门为四套领导班子配备律师顾问团,陪同下乡接访。在习的倡导下,浙江省委、省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连续4年分别到42个信访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县市区,采取公告的形式下访。

一名曾多次陪同习近平等领导下乡的杭州律师回忆了一次与习近平一起“钻矛盾窝”(习近平语)的经历。

2006年8月16日,习近平赶到衢州市衢江区工贸职校。当天设立了土地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及反腐败、涉法涉诉等15个来访接待室。由于事先已通过当地新闻媒体播报并张贴了公告,当天赶来的民众几乎挤满了临时设立的接待室。无论是从40多公里外赶来的山民还是老干部,习都亲自接待。“仅当天上午,习书记和整个接访团就接待了300多人次的来访群众,当场解决了70多个问题。”这名律师回忆说,“虽然他是法学博士,但遇到不懂的,他仍会很直接问我们。”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自2002年担任浙江省第一把手,浙江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在其治下有了长足进步。

习近平的媒体印象:低调而善于交际

此前,传媒界对其亦印象良好,习被认为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但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他似乎知道自己身份敏感,表现极为低调。3月5日下午,浙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全体会议上,习近平中场起身上洗手间,后排记者座上近半记者离席在会场门口等候,习近平见记者提问,只是报以微笑。“谢谢对浙江的关注,我不接受采访。”本报记者一次追至电梯口,一次追至代表团驻地广西大厦门口,习近平都拒绝受访。

但在私下场合,他依然被认为“善于交际和善于学习”,早年曾与习近平多次接触的一位归国留学生,对习的这个特点同样印象深刻。他回忆说,1980年代中期,他在厦门大学读书期间,曾有幸多次承担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的英语翻译工作。在一些会见外宾的场合,习的年轻一度令人惊讶,“那时才30岁出头,我第一次接过他的名片,吓了一跳,那个时代特区领导可以这么年轻的,几乎没有。”这名留学生在远赴美国期间,又曾接待过作为福州市委书记赴美考察的习近平。在一些甚为专业的公司法律介绍会上,他注意到,习总是端坐第一排,从头至尾,埋首记录,而且特别爱问问题,从不惧尴尬。

随后的几年里,无论习职位多高,他每年春节都能收到习近平越洋寄送的新年贺卡,这一习惯保留许久。“在政府高官的位置上能这样做,足见他心细和善于交际。”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