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和同事评价29岁市长周森锋有能力
2009年06月25日 07:47新京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从2002年12月开始,随着襄樊市委书记孙楚寅落马,陆续牵出领导干部70余人,其中市属相关单位、县市“一把手”30余人,厅级干部11人,襄樊官场遭遇“地震”。一种新的官员培养体系急需建立。

一年挂职期满后,挂职单位对三名干部都很满意,周森锋和同学面临着选择:返校找工作,抑或留下。

襄樊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一位姓李的主任对周森锋他们的评价是,“务实、肯干、品质好”,他希望三人都能留下。最终,只有周森锋留了下来,其他两人因个性以及未来发展考虑离开。

《襄樊日报》的记者魏遵明和第一批三位挂职干部都接触过,“三人中,数周森锋能力最出色。”

如今,毕业便担任副处级干部,对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都求之不得,襄樊市委也于2007年将挂职副处级干部的资格改成博士生。

“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副处级,但周森锋一开始从政,就担任这种级别的职务,这样的高起点,是他后来能担任市长的重要基础。”一位市委组织部官员评价,“他们之后的硕士生很快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你不得不说从政是需要运气的。”

李主任不同意这个观点。在他看来,周森锋挂职和决定留下,都是出于理性的考虑,与运气无关。5年间,襄樊市委引入十余位清华学生挂职,但目前留下的只有两人,其中一人正是周森锋。“在2005年,清华的硕士生很多都去国家部委工作,周的决定还是很难得的。”

“襄樊的生活条件不是最好,但是,绝对有一个较好的干事环境。”周森锋曾如此回应他留下的原因。

任职建委三年初长成

刚到单位曾被误认清洁工,后来获称“工作狂”,领导和同事评价其“有能力”

除了喊“阿姨”的笑话,对于周森锋刚到建委时的青涩和书生气,同事们都印象深刻。

建委信息中心负责人茹涛就毫不忌讳地说,他第一次见到周森锋,就把衣着朴素、打水擦桌子的副主任当成了新来的清洁工。

因为周森锋刚到建委时只有24岁,差不多是单位最年轻的官员,很多同事对其颇有些不服。但随后,比他年长4岁的茹涛发现,这个清华学子不简单。

他记得,周森锋到建委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工程项目部“锻炼”,每天到工地监督施工进展。

虽然是建委副主任,周森锋每天和工程部的同事一起到小饭店吃饭,遇到不懂的就马上询问。

一次工地上遇到洪涝,需要垒沙包,周森锋刚好到一线巡视,看到这种情形,立马扛起沙包。当时在场的同事,都觉得“小伙子颇能吃苦”。

在平时工作中,周也表现得很积极,加班加点是常事,而且经常拉着同事一起加班,得了“工作狂”的称号。

记者魏遵明对周森锋的忙碌,印象深刻。他有次约周进行采访,周从早推到午,再推到晚,直到晚8点多才抽出空聊,晚上10点采访结束后,周又跟着同事去了工地。

除了勤奋工作,周森锋很快就展示了他善于思考的一面。

2004年底,茹涛开始跟随周森锋建网站。当时全市除了政府网站,几乎没有像样的部门官方网站。

在网站建设中,周森锋还要求下属的二级单位公开一些数据和资料,例如,掌握房地产业务的二级单位公开房地产商的详细资料、该缴多少费用等等。这些数据长期以来从未公开过,从而成为“新政”中阻力最大的部分,个别部门“在数据公开方面有点拖沓”,但周没有妥协。

周森锋所表现出的维护公众知情权的意识,令茹涛感到新鲜。

2005年年中,建委网站开始运行,此后由政府官员和市民组成的行风评议小组,将建委网站评为第三名,“我们的信息公开内容比2008年5月1日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早好几年。”茹涛说。

接着,周森锋又带领同事制订了建委的“十一五”规划,这个规划“牵扯到全市未来5年的整体规划”。此外,周主抓的“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活动,为建委赢得了先进单位的称号。

在建委工作的三年,“有能力”成为领导和同事评价周森锋最常用的词语。

比起从基层做起的干部,高学历的挂职干部,“做事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效率很高”,襄樊组织部人才办李主任认为,周森锋的成绩比组织部预想的还要好,他还有着从基层做起的干部的“扎实和务实精神”。

<< 上一页12下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