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标准
实际上,中国鹅肝的重量和含油量都远远超出法国鹅肝。
缘由在于法国采用机器填食方式,一个工人可以填600只鹅,相当于中国工人的五六倍。但法国人工费用高昂,为了省下夜间加班费,鹅场主不要求工人晚上起来填食。这样每天少填一顿,鹅肝的重量、含油量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法国鹅肝最大的不过1公斤,而这种型号的鹅肝在中国很常见。但迫于“标准”,中国鹅肝始终被法国拒之门外。
中国鹅肝的出口之路,并非天生不通。2002年之前,日本曾经是中国产鹅肝重要的出口国。2001年,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后,将鹅肝在内的中国禽类制品列为贸易战制裁对象。如今,日本已不再拒绝中国的熟食禽产品,但属于生鲜制品的鹅肝还是不行。
“鹅肝能不能出口,这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鹅肥肝网”的负责人、吉林人杨立君说。“如果两个国家之间关系好,自然就不难了。”
一个事实是:匈牙利鹅肝的生产过程,也达不到法国人的标准。匈牙利的鹅,生长条件比中国更为残酷:出壳三个月的小鹅,就被迫在铁笼子里度过,吃的跟中国鹅一样不是青草而是饲料。
但是,法国对匈牙利的鹅肝一路绿灯。“事实上,法国人思想很保守。”一位业内人士说,“他们不愿意相信中国人能生产出他们最高档的一道菜。”
混乱与希望
中国鹅肝产业的混乱,无疑也是这一行不能形成合力的原因。
对鹅肝,中国至今没有一种官方认可的质量体系标准。“国家还没承认我们是一个成熟的、值得重视的产业。”一位鹅场主说,“归根结底,吃的人还是少。”
这一行有一个颇为尴尬的事实:假冒货与名牌货之间的区别,靠顾客的舌头是分不出来的。
都是一模一样的填食,都是来自法国的朗德鹅,填食这一行的“技术含量”又实在太低,很容易学会。
临朐县目前有十几家正规鹅肝企业,和数不清的散养户。一对夫妻几个月就能填二百只鹅,生产出的鹅肝质量也不错。
企业规模再大,也无法让鹅肝长得更快、更肥,或更省饲料。而工人的工资、制冷的成本、鹅舍等固定设施的投入,都会导致它的成本更高。一些小企业和散养户干脆连办工商执照的费用都省了。
“鹅肝永远不会像鸡肉一样,进入普通老百姓家的餐桌。”杨立君说。他对临朐一家普通酒店菜谱上8元一份的“黑椒煎鹅肝”嗤之以鼻。
目前,国内购买鹅肝的客户没有大规模的需求,一次几十个鹅肝也就够了。这样,小企业和散养户更为廉价的鹅肝就很有竞争力。“我的肝卖180一公斤。他们(散养户)要是卖给我150,我也要。”一位鹅场主说。
就算如此,中国的鹅肝制造者,还是对法国市场抱有希望。“我估计,中国鹅肝十年后很有可能填补法国市场的空白。”常峰祖说,“只要两国到时关系好了,他们就会降低标准,要中国的鹅肝。不然,就没得吃。”
对于动物福利问题,中国的鹅肝生产者并不觉得是个问题,“这残忍?我不觉得。那么短的时间,能吃那么多好吃的(玉米),鹅这辈子也够了。”一位山东鹅肝生产商说。
不过,中国也开始制定包含动物福利内容的动物保护法了,或许多年以后,中国也不再是鹅肝生产的乐土了。(本文来源:中国周刊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冯翔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