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镇远“制造”弃婴送养国外牟取暴利
2009年07月01日 10:41南方都市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然而,游人眼中的美景,对于生活其间的人们,则意味着繁重的劳动。砍柴、犁田、施肥等,都必须男人才能完成。这就是每个家庭渴望男婴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数额巨大的超生罚款,催生了很多真假弃婴。在镇远县各乡镇随意打听,捡拾弃婴的事例俯仰皆是。

一位2002年前曾在镇远县某镇主持计生工作的基层干部说,有几年,计划生育工作抓得很严,所以常有丢弃的女婴,他在任期间,就捡到过三四个女婴,都通过民政部门送给不能生育的本地人领养了。

16年前,江谷乡的秦克勤(化名)捡到一个遗弃的女婴。那时,乡下人经常将女婴遗弃到街上,因为街上的居民比山区富裕。他家就在乡政府附近的街上。

当时,他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他的妻子抱着这个女婴去上户口时,计生部门不同意。妻子说,那我不养了,你们抱去吧。计生部门只好给这个女婴上户。如今,当年的女婴已经长成漂亮乖巧的小姑娘,刚刚参加完中考。

“以前捡到婴儿很容易上户,但现在不行了,都被计生部门抱去,送到福利院。”秦克勤说。

窘困的父母们艰苦的生活,让李泽吉、陆显德们无暇去想失散的女儿

真假弃婴被强行送往福利院的现象相当普遍,当地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再加上弃婴和将孩子送给他人抚养的现象十分常见,人们对于生命、伦理的理解已经十分扭曲,所以当政府工作人员将超生的女儿从杨水英手中强行抱走时,并没有发生激烈的冲突。陆显德更认为这是政策规定。

2008年4月份,蒋文回到故乡,在陆显德家里,他见到了陆的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陆说,他还有一个女儿,“政府帮我养去了”。

这时,蒋文感觉眼前的陆显德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现在他脑筋很糊涂,以前是个很聪明的人,春节时,很多人找他写对联”。

蒋文惋惜地说:“他向命运低头了,才变成今天的样子,如果他继续完成学业,只要考上中专,也会分配在单位上班。而我决不向命运低头。”

蒋文在读大学二年级时,一直主持家务的母亲去世。按照当地习俗,他也应该回家照顾弟妹。但他没有。此后,他没有再花家中一分钱,全靠个人努力和女友的帮助,完成了学业。现在他和妻子拥有一家培训机构和一家销售空气净化设备的公司。

近年来,在与家人通电话时,蒋文得知陆显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婚之后,他家田地少,孩子多,吃不饱,陆显德与母亲矛盾日深。2005年以后,陆显德“发癫”了,他常常大声叫喊、拿刀砍人。

2004年,当女儿被强行送到福利院后,陆显德平生第一次外出打工,但在“遍地黄金”的广东,他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挣到,只得借钱回家。

2005年的一天,他在姑妈家用杀猪刀抹自己的脖子,剜自己的心窝,被姑妈及时发现。

“就是想不开,女儿失散了,家里经济困难,我觉得自己在社会上没用,活在世上是个渣滓。”6月19日,陆显德说。一只母鸡带着几只小鸡,正在他脚边觅食。

他家一年养二三十只鸡、二三十只鸭子、四五头猪,另外种植五六亩田地,全年收入不足5000元钱。而四个孩子读书全年花费2000元左右,他们都在学校吃午饭。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2002年到2005年,陆显德常年到镇远县单采血浆站卖血,每个月卖七八次,每次可得80元。后来,镇远县单采血浆站站长因为侵吞960万元国有资产被判无期徒刑,陆显德才停止卖血。

现在,4个孩子中,尚有两个没有上户口,因为上一个户口要罚款12880元。陆显德知道,没有户口,无法读中学,所以他打算让两个没有户口的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休学,因为交不起罚款。

“千辛万苦生了个儿子,难道就是为了他干农活吗?”

陆显德的回答是:“对儿子的希望是有的,但是家庭没有经济来源,没有能力供他读书。在这个社会,即使考上大学,也供不起。遗憾的就是这点。”

李泽吉的4个孩子中,仅1个有户口。计生人员说要罚款4万元,经过讨价还价,降为5000元,但他还是没钱,只借了1000元交给了计生人员。

当年,在浙江打工时,他每月能挣1000元钱,要养活夫妻俩和4个孩子。但是他仍然认为那时的生活比在家里好。可孩子们需要读书,他们必须回来。

现在,全家6口人仅有两亩田地,李泽吉在附近做零工,一天能挣五六十元钱,妻子在家喂养五六头猪。

繁重的劳动、艰苦的生活和沉重的负担,让李泽吉、陆显德们无暇去想那个失散的女儿的下落。

“古城”牌“弃婴”知多少?80个弃婴,都冠以“古城”系列的名字,如古城慧、古城茜等,其中78名已被欧美家庭收养

镇远县福利院送养到国外的婴儿登记资料显示,从2001年至今,该院共有80名弃婴,除两名女婴残疾外,其余78名均被美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的家庭领养。

80个弃婴,都冠以“古城”系列的名字,如古城慧、古城茜等。古城是指镇远古城,因为镇远自秦召王30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县历史,其中1300多年作为府、道、专署所在地,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这些孤儿中,到底有多少和杨水英的四女儿有相同的命运,不得而知,但曾任焦溪镇计生股股长的石光应的回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杨水英的四女儿是他送进福利院的第一个孩子。他说,“以前也送,但是别人送。”之后,他每年从焦溪镇送到福利院的超生的孩子有三四个。而且镇远县的“每个乡镇每年都送三四个,12个乡镇都在送,到处都有捡到的(弃婴),也有超生的,罚不起款的,从家里抱走的,不愿意罚款的,双方达成协议,就送。不签(书面)协议。”

福利院   制造   弃婴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