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 动作慢在哪?
2009年06月09日 14:05南方人物周刊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故事,故事,还是故事

无任何装修的房子,几张破桌子,几台手提电脑,数个烟灰缸,记者第一次见到编剧负责人黄伟健的时候,他一手叼着烟,正跟身边几个同事在热烈地讨论着。黄伟健以前曾是电视剧《家有儿女》、《开心二十四味》的编剧,2005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原创动力。黄伟健说自己从小就很喜欢看动画,梦想有一天能自己拍动画片。但是,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因为动画创作在中国还不普及,在家人的劝说下做起了电视编剧。2005年,当公司创始人卢永强请他来编动画片的时候,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当时,家人和很多朋友都很反对他这样做,“他们告诉我写电视剧才有前途。写动画,就是给小孩看,既幼稚又没前途。”不过,对于黄伟健来说,远离成人世界的动漫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挑战,他更愿意变回一个孩子,重新开始做一个个漫无边际的梦。

公司的其他编剧也都是当时一起写电视剧本起家的。现在公司专职的编剧有15人,可能是国内第一家聘有专职编剧的动画公司。每个星期,编剧们都会聚在一起和公司的负责人一起讨论剧本的创作情况。编剧出身的总经理卢永强在制作动画时也特别强调剧本的作用,并赋予创作人员最大的创作空间。在原创动力,从编剧、美编,到动画制作人员,都必须要了解整个剧本的创作思路,真正把故事吃透,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对剧本提出意见。同时公司给予创作人员极大的自由,无需坐班,从不干涉工作进程,只需定时交稿。

开始做动漫之后,黄伟健变成了“孩子王”,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和小孩子们交流。黄伟健说和上小学的外甥聊天是他觉得最快乐的事情,当外甥正在看电视上自己做的动画的时候,他会在一旁仔细观察这位小观众的反应。结果往往出人意料,一些他和创作人员认为好玩的地方小孩子并没什么反应,反而是其他的一些片段抓住了小孩的心。“做动漫大部分时间很枯燥,所以一定要源自于自己的真实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童心和好奇心,把自己跟孩子拉得更近,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和勤奋。”黄伟健说。

在做喜羊羊的过程中,原创动力还数次去广州当地的幼儿园和小学,跟那里的小朋友互动交流,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只有从真正的观众那里得到的回应才是最真实和可靠的。喜羊羊本来是针对低龄儿童的动画片,可却意外地收获了一大帮城市里的白领们,这些“成年人”经常在喜羊羊的网站和论坛上踊跃留言,表达自己的观感和内心感受,主创人员定期会查看并回复这些帖子。只有与受众充分交流,做出来的动画才能紧贴一般人的生活。相比以往的中国动画,喜羊羊最大的突破也许正在于没有在内容里强加任何的教育意义,坚决地撕掉一本正经说教的面目,抱着娱乐自己和他人的心态去创作。

没有完整的产业模式可遵循,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政府扶持政策的雷声大、雨点小,还有对创作内容的制约以及整个社会对动漫的偏见,这些已经被人探讨了无数次的中国式困境就像一头头凶狠的狼,围剿着本身规模不大,资金欠缺的动漫公司。原创动力也是其中一头温顺的绵羊,它一直在不断地积攒实力,静待突围的一刻。喜羊羊的成功也许只能算是一次翻身仗,从他们的谈话里可以感觉到他们对这次的成功并无太大的兴奋,因为他们自身也很清楚,前面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迪斯尼成长了32年才在加州洛杉矶建立了第一个主题公园,而原创动力的梦想是能在10年内像迪斯尼那样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主题公园。任何伟大的企业都需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尽可能地吸取这个时代所能提供的养分。在采访的间隙,我们看到喜洋洋的人偶剧团正在另外一个房间排练,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出现的表演形式,他们的演出据说非常受欢迎,将前往更多的城市巡演。

行销与内容同样重要

对智创产业来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在内容生产上体现智慧与创意,但生产只是这个产业的中游,这个产业前期的设计与后期的营销无不体现智慧与创意。

我举个例子,《功夫熊猫》是在2000年中国申办奥运成功之后,制片人动用美国商会的力量,与有关部门达成协议,获得了在2008年的暑期档播放一部美国动画电影的档期,按照动画片创作的合理周期推算,这个时候恐怕连名字和内容都没想好,但是2008年的暑期档在2000年就已经被他们lock住了。这一方面锁定了院线,一方面是给了投资商极大的信心。中国的企业能这样吗?再反过来想一下,中国有没有趁着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去lock别人的院线档期?比如说,3年以后我们要去推出一部中国的动画片,在美国的所有院线播放,作为拯救美国经济的一个条件。

美国人想到动用商会,这就是智慧。如果等中国回过劲来,发现2008年是个巨大的商机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毁约了。我们在考虑《功夫熊猫》成功的时候,没有人认真想过它的营销方式。我们所分析的什么精良的制作、爆笑的情节、对中国文化的重新包装,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仅仅2000年签约这一举动,就决定了这部片子肯定是赚钱的,后面的事情,只是在做一个能让自己赚更多钱的东西。后面做内容,前面做市场。等到一部片子做好了才去想怎么推广怎么营销吗?肯定不是。文化的传播需要技巧、需要智慧。而且需要把握时机创造机会。(游益萍采访整理)(本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更多精彩新闻 点击此处进入凤凰网社会频道 》》》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游益萍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