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抢孩"流言四起:案子不破怎能不恐慌
2009年05月19日 10:17南方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李桂梅时常拿出手机看儿子的照片,11岁的缪瑜金至今还没找到。

压力下的大追捕

流言在传播,寻子在继续。

一开始,寻子行动在四个家庭间分头展开,但是历尽坎坷,即使不放弃任何线索,结果还是徒劳。一个名叫“宝贝回家”的NGO组织将他们联合在了一起。一位河源当地的志愿者、网友“广东小米饭”分别找到了他们,让几家人坐到一块儿。

小米饭给他们带去一些资料,包括十分细致的防止有人利用虚假儿童信息进行诈骗的手册。第二次拜访时,她把公安部打拐办打拐专项行动的一些信息告诉了他们。2009年5月,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建成,运用DNA远程比对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能快速、高效地查找被拐卖儿童。

绝望中的四家人保留着最后一丝希望。在流言冲击之下,舆论的压力也透过“河源论坛”等民间媒介传递到当地警方。

唐家岳父陈群成把矛头指向源城区公安分局:“为什么不及时布控?为什么出警不及时?为什么直到三天后高新派出所居然还声称没接到报案?”

针对这一点,源城区公安分局的黄光明主任对《南都周刊》记者解释说:“找不到小孩与开不了门锁打110,都是属于求助,在程序上还不叫立案。”

按照警方的规定,儿童失踪不足24小时,警方可以判断是走失、迷路而不能立案;24小时后,家属还必须提供被拐卖证据,否则仍不能立案。

黄光明说,其实警方也有很大难处,河源市区常住人口30多万,外来人口15万左右,管理难度比较大,警力严重不足,“源城区下属13个派出所,只有不到400警力,最少的派出所只有6名警察。”

1988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拨款300万元至900万元不等的打拐专项经费,但在1998年取消,使打拐经费失去基本保障。而据“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统计分析:每解救一个被拐儿童,平均花费在3万到5万元。

4月21日,公安部刑侦局工作组到广东督导东莞、河源两市“打拐”工作,在逐案听取儿童被拐卖、失踪案件情况汇报后,要求广东省公安厅和两市公安机关高度重视。

半年时间内,连续失踪4名儿童的结果,终于换来了意想不到的重视。案件的意义被提升到全国层面的高度——落实全国“打拐”专项行动的有关部署和要求,以“回应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期盼”。

4月底,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工作组正式进驻河源市进行督导。源城区公安分局调整成立拐卖儿童妇女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黄金来任组长。针对四起儿童失踪案,四位市公安局负责人分别直接进行领导。“局里的所有工作都围绕着这个案子展开。”黄光明说。河源寻子事件在5月3日凌晨画上一个句号。

源城公安分局的努力得到了回馈。通过群众提供线索、民警分片包干排查,专案组初步确定犯罪嫌疑人为连平县人,作案人数为3人以上。专案组接着走访了大量群众,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及藏匿地点。

这一天零时30分,河源市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备受关注的河源市区系列掳童案告破,4名嫌犯全部被抓获,3名被拐男童回到父母怀抱。

主犯肖远德供诉,他去年第一次作案是因为老婆的姑姑没有孙子,几次跟他提出想抱养一个,所以他动了抢孩子的念头。一次得手之后,发现拐小孩难度并不大,于是才有接下来几次作案。

在他们团伙抢走的小孩中,找到了唐、温、蓝三家的孩子,拐卖地点就在离河源市区仅100公里的连平县。

寻子还未停止

案件的结束一扫网民对警方的质疑和批评,造谣者ouyvicky被实施抓捕,并最终道歉。流言以最彻底的方式得到澄清。

在5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源城区公安分局黄金来局长宣布:“事实再一次证明,‘抢小孩、挖器官’这一传闻纯属谣言!”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