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刚 性社会学博士, 现执教于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无论如何,安全套教育不是如何做爱的教育,只是如何更好保护自己的教育。安全套教育不是要把教室变卧室,课桌变婚床,只是为了让青少年更健康,更负责。
方刚 性社会学博士,现执教于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安全套, 在我看来只是不同性观念用来"说事"的一个砝码。安全套是否安全,表面上看来是与产品质量以及工具性能有关,其本质是性价值观、性教育的价值观之争。
先说对性少数人群的价值观。如果安全套是安全的,那么就少了打击购买性服务,打击男同性性行为,打击多性伙伴行为者等等行为的借口。现在我们有些人以艾滋病为大旗,对这些行为加以严厉谴责和打击。如果安全套是安全的,这些行为不会传播性病也不会传播艾滋病了,纯属个人私事,这些人还拿什么来打击呢?
再说性教育方面的价值观。美国教育界针对性教育,有两个不同的流派。这两个流派,在今天的中国也已经形成。其中一个是守贞性教育,强调青少年绝对不能发生性行为,它同时也认为,安全套不安全,会称安全套的安全率极低甚至反对如何使用安全套的教育,认为这是鼓励青少年发生性行为。另一派,则是综合性教育,强调未成年人最好不发生性行为,但如果要发生,就要使用安全套。对于这一派来说,安全套是一个可以信赖的自我保护工具,在教学中会主张教给学生们如何使用安全套。
我们不妨看看几年间关于安全套进大学、进中学引起的社会争论。
2000年前后,中国媒体曾围绕着"安全套自动售货机是否应该进大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结果是,以各大学校园中普遍可以看到安全套自动售货机而告终。安全套"进"了大学,是和整个社会对安全套的推广使用意识联系在一起的,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社会对大学生性行为的宽容度。
四五年之后,2004至2005年间,媒体又出现了关于"安全套是否应该进中学"的讨论。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如何使用安全套的性教育是否应该进入中学课堂。这次争论中,反对安全套"进"中学的声音占据主流,在我看来,这同样说明了公众社会普遍无法接受和容忍中学生的性行为。因为对于许多人来说,一个重要的假设便是: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安全套,就是认可他们的性行为。而在我看来,事情并不能这样简单地看待。
反对安全套 "进"中学的一方,提出了许多观点。 在我看来, 这些观点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对在中学进行性教育的担心,一类是对在中学进行安全套使用教育的担心。应该说,前一种担心目前已经基本不是社会的主流观点了,面对越来越高的中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越来越多的少女怀孕现象,中学教师和家长都普遍开始认可应该进行性教育。但是,驳斥反对中学进行安全套使用教育的观点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1.进行安全套教育并不等于性暗示,这就仿佛我们进行如何防火、灭火的教育,不等于许可受教育者放火一样。我们不进行安全套教育,学生想做爱时照样会做爱,不会因为没有这种"暗示"就不做爱。
2.我国性教育落后,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进行安全套教育。安全套教育只是性教育的一个环节。不可能一所学校的性教育只讲如何用安全套,不讲别的。
3.安全套教育如果遭到反对,是因为反对者没有清楚它的意义,应该加以认真说明。性教育也曾受到反对,现在不是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了吗?反对者对,恰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4.不要幻想有一种性教育可以使青少年立即否定性行为是正常的认知。对于青少年的性欲求,堵是没有用的,安全套提供了输导的方法。
5.无知并不是可以夸耀的事情。在这个年龄,在周围社会和同龄群体普遍对性很有兴趣的时代,今天"一窍不通",并不等于明天就突然"茅塞顿开"。我们无法判断他们哪天"通",只能防患于未然。正确的安全套使用的教育,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6.单纯禁止性交的性教育,已经被事实证明是失败的。安全套的使用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责任感的一部分,是对单纯禁止性交性教育的弥补。如果一定要发生性关系,安全性行为就是有责任感的性行为。
无论如何,安全套教育不是如何做爱的教育,只是如何更好保护自己的教育。安全套教育不是要把教室变卧室,课桌变婚床,只是为了让青少年更健康,更负责。
"有一套"总比没一套要安全。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