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工科论文造假现象:编造篡改数据难查处
2008年04月22日 08:32中国青年报 】 【打印

无奈之举?

至于编造篡改数据的原因,受访者理由很多,有的甚至认为是无奈之举。一位网名为“广州老农”的网友就在天涯社区上写道,“我不否认,确实有不少人是希望能得出满意客观的没有任何人为因素干扰的数据来的,但是,种种现实逼迫着大家不得已而去为造假者的勾当,实在是非常无奈之举。”

有学生就把账算到了教师头上。“现在导师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来管学生,有的甚至一年见不了一两面。没有老师的督促和引导,单纯靠学生严格遵照学术规范做实验,也是不大现实的事情”。

不少学生自身的学术规范意识也很淡薄。比如有的学生就这样认为,反正毕业以后也不会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只要混一混能够让毕业论文过关,编造篡改数据也就无所谓了。

还有学生因为学校将毕业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相挂钩而产生压力,从而导致造假。近几年来,确实有多所高校曾传出学生毕业时部分毕业生因为发表论文数量不够,而未能如期获得学位的消息。

也有个别受访者认为,学校的硬件设施存在问题也是数据不实的缘由之一。韩英就表示,有些学校或院系实验条件有限,而且使用贵重仪器总得排队,所有实验都经过多种测试的想法很难实现,有学生只好以“估计”应对。

据了解,编造篡改数据的现象在毕业论文中最为严重。由于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导致许多学生在最后一个学年非常繁忙,他们不仅要花大量时间实习,而且还要准备考公务员,参加招聘考试,到处进行面试等,如此一来,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就大大压缩了。

“我们这些快毕业的人都忙着找工作,没有很多时间来做论文和进行调查。其实我们也不想在毕业论文中编数据,但问题是,毕业生没法安定心思搞研究。”张亮说,做出一篇好的论文,需要时间保障和良好心境,但处于毕业时节的学子们,这两方面都难以得到保障。

编造篡改数据的行为比抄袭行为难查处

由于验证过程繁琐,所以编造篡改数据的学术不端行为远比抄袭等行为难查处,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在对黄姓的女生查处过程中,前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林国强院士也在信件中表示,之所以耗时长,是因为“从发现问题到调查乃至弄清整个事件的真相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多次推敲和验证。”

从现实情况来看,对于怀疑数据编造篡改等学术失范行为的举报,因为难以验证而成为无头公案的现象确实颇多。

此外,高校对于编造篡改数据的行为惩罚力度不大也助长了造假之风。虽然各高校一般对理工科实验有相应的规定,然而,这些规定的执行力度却并不见得很到位,实验规定成一纸空文的现象也不少见。如发现造假情况,就存在老师和学生“私了”的情况。

北京某高校一位学生就表示,他曾在一篇专业课论文中造了假,被老师发现了,但老师只是给他打了个电话让他重新验证再写一篇,最后,给他的成绩也是及格的。

还有些质疑则指向了教育制度本身。有同学表示,他上的理工科课程形式死板,内容空洞,上课的时候只能埋头抄公式,实际操作很少,也难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到了写论文的时候,虽然各种公式和理论都清清楚楚,但不知怎样去做去研究,任务不能不完成,最后就只好根据结论做数据了。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叶铁桥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奥运火炬传递凤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