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成空巢老人首要心病 自己感觉被社会抛弃
2010年02月01日 04:07京华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社区行动

黄寺社区

推出“一对一”专属服务

据朝阳区黄寺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社区内共有25位空巢、孤寡老人。为关爱老人,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社区成立了关爱联谊会,与老人“一对一”结成对子,让老人享受专属服务。社区还和辖区内的部队联合,逢年过节一起上门看望老人,“战士们大多都是年轻人,老人和年轻人多交流,能让他们的心态更好”。

家住黄寺大街28号院的独居老人刘大爷是社区的重点关怀对象。“时不时就有人上门,陪我聊天,给我理发,对我像自家人一样”。刘大爷说,自己年纪大了,时常很孤独。经常有人上门让自己很开心,“以前很怕过节,别的人家都全家团聚,热热闹闹的,就我这里孤灯清影,很难过,但现在又盼着过节,一过节就有很多人来看我,很温暖”。

据了解,黄寺社区的关爱联谊会正计划将组织专家上门义诊、代理买菜、心理咨询等服务纳入长期服务项目中,“实际上,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关怀,老人的心理问题应该得到重视”,一工作人员称。

朝内头条

慰老员上门和老人聊天

伊大妈今年81岁,她和老伴居住在东城区朝内头条社区。由于老伴行动不便,老两口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中,很少有机会出去转转或是参加社区里的各种老年人活动。

“早几年,还常和老朋友相约游园、散步,但是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大不如前,加之放心不下老伴,近来已经很少出门了。”伊大妈说,为了给老伴排遣寂寞,她约一个爱下棋的老同事,每周上门陪老伴下几次棋,还专门为老伴订阅了一些报刊,“基本不看电视,平常在家做做饭,看看报,一天就过去了”。

伊大妈老两口很乐观,但是谈吐间记者还是能感受到老人独居的寂寞。伊大妈说她最开心的就是有人来家里串门、做客,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孙女怎么样了。由于身体不好,楼门长和社区的志愿者常常上门来询问老两口的生活近况,跟他们唠唠家常或是送来居家养老服务券等物品,“其实送什么并不要紧,重要的是,感觉有很多人在关心我们,这就足够了”。

据朝内社区居委会于主任介绍,目前,社区内大部分老人都选择了居家养老,社区特意招募了两名慰老员,分片摸底各自辖区老人的生活状况,并上门提供聊天、照料等服务。此外,社区还时常组织票友会、包饺子等活动,将老人们聚集在一起,“多与人交流能让老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孤独”。居委会一工作人员呼吁,通过一些志愿者活动,他们感受到,要让老人活得舒心、开心,最关键的还是来自亲人的关怀,这是社区力量不能替代的。

民间行动

危机干预老人自杀倾向

据了解,在我国每年有超过10万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人自杀,占所有自杀者的36%,已经成为自杀率最高的高危人群。前天上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徐坤带着她的10多名志愿者从成都赶回北京,在其办公室里讲述了老年人心理危机干预。

徐坤说,有位老同事身体很好,每年聚餐时都表演拿大顶。可在2005年春节团拜会上,这位老人却目光呆滞,吃饭时给他夹菜,他就吃一口,不夹就不吃。当询问情况时,那位老人说:“我一天24小时只想说一句话,死不死?”老人想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爱人去世了,他不适应空巢生活,并且在2004年12月初就已买好了200片安眠药和一瓶烈性酒。自此,徐坤想办法每天和老人聊15分钟的天。一年半后,老人走出了心理危机期,徐坤的爱心传递热线,也开始在自己家中倾听来自老人心灵的求助。

“2009年6月份,我们得到了来自美国强生公司的捐助,爱心热线8000100277成了全国免费救助热线,每天可接近百个求助咨询电话,其中,患抑郁症的占35%,在梳理后的近4000老人所反映的问题中,主要集中在丧偶、抑郁、身体疾病、子女不孝、晚年婚姻、生活困难等方面。”据了解,为了抚慰“空巢老人”的心灵,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爱心热线“关爱老人心理中国行”已经走了北京、上海、成都3个城市。目前,该热线已成功救助百余位有自杀倾向的老人,已经走进北京市30多个社区,为老人心理健康提供义务服务。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淑玲 吴旖旎   编辑: 郑永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