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后湖街道提供的数据,沿张公堤一线,离居民稍远点的地方,还有一些养猪的,目前整个后湖地区养猪约万头。而据最新统计数字,目前后湖已入住15万居民。受猪臭困扰的,至少有数万人。
养猪户
“他们来了,养猪的就得离开吗?”
采访时罗跃华掐了朵栀子花别在头上
后湖金桥大道是下京九高速进入武汉的必经之道。大道一边有个加油站,另一边紧挨着黄孝河,岸上长着成排的高大树木,树下掩映着一排排简易猪圈。
在阴暗潮湿又臭烘烘的猪圈旁,面容清秀的罗跃华用手搅拌着腐烂夹杂着酸味的猪食。对陌生人的突然来访,52岁的她脸上露出谦卑的笑,她和小学毕业的丈夫在这里已养了10多年的猪,靠着这个活儿,他们将孩子拉扯大,供他上了大学。可惜孩子毕业两年了仍没找到正式的工作。
棚屋下摆放着一口口大锅,里面盛满暗红色的残羹剩饭,上面漂浮着红油,腐烂的酸味夹着猪的臭气,随着锅里的猪食不断往上翻。肮脏、恶臭加上高温,普通人连一分钟也不愿在此停留,罗跃华几乎终年居住在这里。
她和丈夫都是后湖新春村人,1994年夫妻两人下岗,生活陷入困顿。养猪多年的老父亲将猪圈作为“祖业”转给女儿。
2007年、2008年养猪的行情不错,最高峰时罗跃华一年可赚四五万元。今年猪价大跌,罗跃华说一头猪了不得也就赚一两百元,运气不好的话,还要亏本。
今年他们养了70多头猪。猪圈旁低矮潮湿的小屋是他们住的地方。这些天晚上非常闷热,蚊子和老鼠还很多,前段时间半夜下大暴雨,屋子里漏水,夫妻俩半夜起来忙着盖屋顶,全身湿透。
每天晚上9点多钟,他们就要到附近的餐馆拖潲水,一天两趟。大桶大桶的潲水,从餐馆搬进猪圈,是个体力活。罗跃华说夫妇俩现在有点搬不动。他们最担心猪得病,一头猪得了病,稀里哗啦的全部跟着病,扯都扯不住。前几天她自己给猪打针,百把斤的猪向她冲过来,奈何不得,她摔倒了,腿跛了几天。
罗跃华知道自己养猪周边居民很反感,也污染环境,她自己也很不好意思,觉得影响了武汉市的形象,给城市丢了脸,“人家看到了我们养猪,回去说武汉这么大一个城市,竟然还有人养猪?这事说出去名声也不好。”
她看起来仍很清秀,皮肤白皙。采访她的那天清晨,她在菜园里掐了朵栀子花,别在头上。之前很多人劝说他们去申请吃低保,但夫妻两人觉得不缺腿不缺胳膊,可以养活自己。他们夫妻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拼命多养些猪,赶快把儿媳妇接进来。
这段时间,她在村委会那里看到一个通知,大约意思是说这里的猪圈要拆。尽管觉得养猪影响大家,但她还是有点不舍,“他们来了,我们养猪的就得离开吗?”她对将来的生活非常担忧,“不养猪,我们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儿子要娶媳妇没钱怎么办?我们没资金、没文化,人也老了,找工作也没地方要。”
背景
“这里曾是猪肉基地,得过奖状。”
城市化地区到底能不能养猪?
罗跃华说这话时,她的丈夫一直闷声不响地搅拌猪食,然后跳进猪圈,拿着一个水管冲洗猪圈,一举一动极为娴熟。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湖是武汉市的猪、鱼和蔬菜基地,为保证武汉城区的鱼、肉供应,每年还有任务和指标。后湖塔子湖、黄孝河两岸猪圈所在的新春村曾是武汉市的养猪大户,还得了全市的奖状。养猪的传统因此延续至今。
但从1996年开始有了变化。这一年后湖开始商业开发,新建小区不断涌现。2003年到2004年,黄孝河两岸小区纷纷建成。按规划,到2020年后湖将容纳30万人口,被列为武汉四座居住新城之一。
没过几年,这些早些年前已形成的猪圈被附近的高楼大厦包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城乡二元并存的景观。而这种人猪“对视”的局面并不只后湖独有。在东湖周边、洪山、青山、汉阳等不少城中村,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据此前媒体披露的信息,有10多万头生猪、五六十万只家禽仍在武汉中心城区生养繁殖。
按一般估算,一头百斤的猪一天排出的粪便在5公斤左右,冲猪舍形成的污水约为30公斤。后湖一带万余头猪产生的大量污水一般直排,其中一部分流进黄孝河。远远看去,黄孝河河水几乎是黑色。
和罗跃华猪圈中冲洗出来的猪粪和黑水一年365天毫无遮拦地流进下面的黄孝河造成污染一样,城市养猪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遭遇的道德谴责和政策约束也日趋加紧。
虽只有千余头养殖规模,华中农业大学种猪场困扰该校师生多年。最后博弈的结果是它即将搬离市区。该校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陶建平接受采访时称,养猪业外迁是城市化必然,近郊城市化也是不可逆转的过程。
2007年东莞市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当地官方称,此举是因为东莞有75万头生猪带来的污染排放量,相当于450万人口的污染排放量,要新建一座日处理13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才能有效净化处理。
但这一养猪禁令在东莞掀起一场“城市化地区该不该养猪”的争论。在剥夺农民养殖生猪权利的反对声中,这一饱受争议的禁养政策最终被取消。
出路
“农民养猪,政府没说不行”
关键是要给养猪户一个活法
“农民养猪,政府没说不行”,江岸区后湖街党办主任周长华日前告诉记者,后湖黄孝河两旁养猪的土地属于集体用地,政府目前无正式文件说这里不能养猪。
据他说,今年早些时间,市农业局下达了一个征求意见稿,意见中提到中环线内禁止养猪,不过这不是政府的正式文件,具体咋办目前还不清楚。
市农业局总畜牧师高长明昨日接受采访时说,市政府去年出台的38号文件规定,中心城区全面退出畜禽养殖。不过周长华告诉记者,后湖街属于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不在此文件包含的范围内。
此前后湖养猪的问题被媒体多次曝光,或者说他们养的是垃圾猪,或者说污染太大,一致的声音是取缔。周长华认为这都不是取缔的充足理由。他说曾找律师查过,发现目前没有任何一个规定说猪吃了这些人吃剩下的东西就是垃圾猪。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