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开闭幕式服饰揭秘[组图]
2008年09月08日 09:10新华报业网 】 【打印

“铃衣”是闭幕式上最大的亮点,灯和银铃发挥了关键作用

8月8日晚8时,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这是开幕式上的大型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用艺 重要部位都是手工做成

“好衣服都是手工做的。”采访时,宝荣服饰的缝纫师们几乎都迷信这句话。版型师吴正春介绍,由他们制造的30几款衣服中,几乎没有一件是完全由机器完成的,大量细节和重点部位全由手工做。为了体现厚重感,《论语》和《古筝》服装的大量褶子是手工做的;为了体现华丽感,“飞天”的抹胸用了刺绣,这全部是手工做的;而所有演员的头饰也是手工做的。

采访时,记者听说了有关“飞天”服装制作的一件“伤心事”。在安装小蝴蝶灯时,因为灯本身就和小米粒一样大小,工人需要拿着镊子、在放大镜下将灯“一粒一粒”固定住,再用锡将其导线点焊好。一套衣服上,这种灯一般都被数以千计地应用,其难度和工作量之大是可以想象的。一套“飞天”的衣服,仅安灯就需要两个人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开始22套各装了4000盏灯的飞天服装辛辛苦苦全部做好了,又因现场效果不佳被一下否定掉了。重做!不少工人委屈地流泪了。”邓连才介绍了这款衣服制作的曲折过程后说:“大家都追求完美,因为全球人都在看,马虎不得!”

用招 盐醋鸡蛋清派上大用场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制造开幕式服装的过程中,缝纫师们还大量运用了生活中的“绝招”,醋、盐和鸡蛋清等都为开幕式的惊艳服装作出了大贡献。

“太空人”的服装完全仿照真的宇航服而造,头罩、背包、生命管等都非常逼真。试装过程中,演员反映,在头罩里感觉非常闷热,于是缝纫师们在头罩两侧开了一条3厘米的缝,用纱蒙上,但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导演发现,只要演员一呼吸,就会在金属质感非常强的塑料面罩上形成一团雾,“太空人”的脸观众就看不见了。为了消除这团雾,人们想尽了办法,诸如用汽车防雾膜,用眼镜消雾剂等,但都无济于事。没辙的时候,有人突然喊了一嗓子:“用鸡蛋清试试,或许能解决问题。”于是,大家取来鸡蛋清,倒进面罩内,捧着面罩晃悠了几下,结果很管用,不管演员怎么喘气面罩上也不起雾了。

这边雾的问题刚解决,另一边“地球跑”环节又出了“状况”。7月15日彩排,演员要候场,在“装”地球的大坑内一呆就是五六个小时,闷热的环境让演员还没有表演就早已汗流如注,原本黄紫色块相间的服装也全部被汗水浸“花”了。原来服装是由碱性材料制成,碰到酸性的汗便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缝纫师们想到了用醋和盐给服装固色,于是再买布料重新做,这时离开幕式已没有多少天了。所以在整场开幕式的服装中,“地球跑”一款是最后一个完成的,当宝荣服饰的员工们将这批固了色的服装送到鸟巢时,已经是8月8日中午,演员们穿上衣服就和“地球”一起猫进那大坑里了。

推荐: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精彩图集

闭幕式焰火 五环空中绽放[组图]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图集>>>

5000年   云肩   防雾膜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傅文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