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村庄1983年断电至今 4户村民油灯度日[图]
2008年04月22日 10:41中国经济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广东]

彭贵顺在家门口打电话,几年前,电信来为他们村装了两部无绳电话,但电却迟迟没有通。

几年前,彭金生为了照顾在县城读书的孩子搬出了山村,结果半年后他家的房子就塌了,剩下几块筑墙的石头。

萧条

田地荒芜,老鼠、鸟、野猪繁盛,残留7座土坯房屋,仅4户人家

现在的白花径村,大部分房屋已经倒塌,村庄里草木繁盛。而3公里外的天上元村却是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县城,屋舍整齐,灯火通明,人气旺盛。

彭金权是白花径村现任村长,今年40多岁。他说,以前的白花径村虽然没有电,

但鼎盛时期也有100多名村民。 而现在,整个白花径村只残留着7座土坯房屋,仅4户人家:3对夫妇,2名老人和一名关在房间里七八年的精神病人。

因为人少,所以老鼠、鸟、野猪繁盛,它们肆无忌惮地毁坏庄稼,因此田地就荒芜了,杂草疯长。彭贵发说,现在留在村里的几户人家靠砍柴、种果树谋生。

留在村子的人中,彭贵发夫妇在村民中最年轻。彭贵发和妻子本来在外打工,“赚不到钱!”彭贵发说,自己小学三年级没有读完,没学历,也无一技之长,在外打工赚的钱不够生活,家里的房子虽然破旧,但还是可以住人,土地荒芜,但勤恳耕作还可以吃饭。“回家最好!”在彭贵发家里,除了一台收音机外,看不到任何与这个时代有关联的物品。

“交通不方便,主要是没有电,生产、生活都不方便,发展不了,最不方便的是孩子上学!”彭金权说,孩子上小学都要走三四公里的山路,到外面去。所以,很久以来,所有到了上学年龄的儿童,家长全部把他们送到山外的亲戚朋友家寄养,村里则看不到一个孩子。正是因为上学困难,白花径村很多孩子失学。彭金权说,现在,整个村子里学历最高的就是他了,初中毕业。

“没有电,不能照明还是小事。”彭金权说,关键是不能发展其他产业,仅靠田地,村民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慢慢的,村民一个接一个地出去寻找生路了,“打工、做生意、收废品,干什么的都有!”

彭金权说,外出的村民有60多人,但他们既无学历,又没技术,大部分人只能卖苦力或者收废品。在外租房子,无法安居,“有的村民甚至住在桥洞!”而家里的房屋却因长期没人住已经倒塌。

1983年   村民   径村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