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与福建京剧:从知音、吹鼓手到引路人[组图]
2009年11月19日 16:18福建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编历史剧《北风紧》给福建京剧院带来了新的生机。

期盼

这位八旬长者,对京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怀着十分迫切而诚挚的心愿——期盼京剧能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老艺术家和传统文化能得以保护、传承;年轻演员们能尽快成才、弘扬国粹……

“把京剧搞成了大杂烩,是糟蹋京剧,你们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朱镕基深爱京剧,对伤害京剧的行为,不能容忍,在很多场合,他一再强调,要尊重艺术规律,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2008年3月底,他在福建京剧院看完演出后,针对剧中的舞台效果等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随后,谈到了当前个别地方的京剧改革问题,他说,现在有些人热衷于搞大制作、大场面,把京剧搞成了大杂烩,完全不懂京剧的话剧、歌剧导演,也来导京剧,这是糟蹋京剧,你们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创新。

朱镕基的担忧并非过虑。经过上世纪80年代短暂的传统戏高潮后,京剧渐显冷清,一些地方的京剧发展也出现了极端市场化倾向。为此,朱镕基常感痛心。

对京剧的感情,几乎是朱镕基生命的一部分。今年81岁的朱镕基,京剧戏龄已经超过70年:他从幼年起就喜爱唱京戏,拉胡琴。8岁上台唱过戏,在长沙一中时,出演过《贺后骂殿》里的赵光义。后来虽然他公务繁忙,但对京剧的热情不减。2000年10月14日,他在访日期间接受东京广播公司TBS采访,并与100名日本民众举行电视对谈。一位日本观众问他喜欢京剧里的什么角色时,他回答说:“我喜欢京剧里面所有的行当,但是我自己是学着唱须生。同时,我也喜欢拉胡琴。什么时候去北京,我可以给你伴奏。”后来,朱镕基应主持人筑紫哲也之邀,现场拉了一段京剧过门,满场掌声雷动。

燕守平说,2003年朱镕基退休后,开始系统地操练京胡。当时他已经75岁,很多专业琴师过60岁,都拉不动弦了,朱镕基却坚持每周三次练琴,一次保证两个小时。这一练就是6年,如今他的曲谱里,已经有几百个段子。

70多年的京剧情缘,朱镕基深深理解京剧的精髓和美感之所在。

京剧离开传统,就不能称是京剧。在许多场合,他都一再强调自己的信条,哪怕很小的细节——有一次,他在福建看过演出后,专门提到了灯光问题。他说,一些地方的京剧团,把电影、话剧的灯光都吸收进来,忽暗忽明,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京剧就是讲究敞亮,演员的表情要看得清楚。

当年梅兰芳大师提出“移步不换形”原则,就是指变革不能影响京剧的审美特征,不能脱离“四功五法”的本体。继承与创新,两者和谐统一,才是京剧发展的动力。

对京剧的未来,朱镕基眼光很远。他说,京剧怎样自求生存,我觉得不要听那些外行来乱搞、乱改,还是要执著地追求真正的艺术,观众面可能会减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文化程度的提高,终究人们还是需要高雅的艺术、精神的艺术。

朱镕基也很关注京剧的普及。有一次,在漳州古街,他偶然听到街角传来京胡声,循声而去,发现是一帮京剧票友在唱和,于是兴致勃勃地走到票友中间,和大家聊起京剧的话题。这成了漳州票友的珍贵记忆。还有一次,他在厦门参加票友聚会,竟然一下子叫出了一位票友的名字,原来,他前一天刚在电视上看过这位票友的节目,就记住了。

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王评章说,朱镕基之所以关心、支持福建京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他重视、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担心后继无人,也担心路子走错,于是倾心投入,把福建当作一块试验田来抓。而朱镕基在这个过程中提出的观点,对如何保护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泉州木偶戏黄奕缺老艺人,去年为我们做了精彩表演,今年去世了,很可惜!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要抢救,要保护啊!”

朱镕基对京剧怀着深沉的爱,对艺术家,更是视如珍宝。他对老朋友、京胡名家尤继舜的深厚感情,令福建京剧院的每个演员都深深感动。

去年7月29日,尤继舜刚要从住处前往福建京剧院时,突发大面积急性脑梗塞,病倒在床,情况很严重。至今一年多了,还没完全康复。

朱镕基得知此事,非常焦急,亲自联系医院和专家,要求全力以赴进行抢救。

今年2月,福建京剧院到深圳演出,朱镕基跟大家座谈。特别提到重病住院的尤继舜时,他哽咽着说,尤老师才60多岁,本来还有很长的舞台生命,可是为了京剧事业后继有人,不辞辛苦,连健康都不顾了,你们决不要忘记!现场一百多人,无不动容。

朱镕基的悲伤,不仅是因为真挚的友情,还有对这位老艺术家的惋惜。

马小曼说,朱镕基对老艺术家怀着难以言表的珍爱,到每个地方,他都要询问地方传统文化,探访老艺术家,担心他们被淡忘、流失。在朱镕基眼里,传统文化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这个民族才有希望。老艺术家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无价的财富。

这种心境,令他每见到一种优秀传统文化,每见到一名优秀老艺人,都殷切希望他们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2006年,朱镕基在福建看了许多地方戏,非常高兴。但第二年再来时,他沉重地说,泉州木偶戏黄奕缺老艺人,去年为我们做了精彩表演,今年去世了,很可惜!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要抢救,要保护啊!

从艺49年的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林瑛,对于朱镕基的这种爱护和关怀,有切身体会。这位老艺术家回忆说,2006年的一次表演中,她临时上台清唱了一段闽剧《花轿错》。这是朱镕基第一次听闽剧,临别时,朱镕基和她相约,这次没听够,下次来,还要再听你的戏。

2007年,朱镕基第二次来福州时,她如约清唱了一段闽剧。这回,朱镕基还是说“没听够”,再次约定“下次来,我一定再来看你的戏”。

2008年3月,朱镕基真的又一次如约而至。

林瑛感慨地说:“优秀老艺人的传统戏,总理听起来真是没有够的。”

“你们要有理想,有追求,必须把京剧传承下去,让它成为国粹里开得最鲜艳的花!”

朱镕基喜欢福建京剧院这帮年轻人,希望他们快快成长,更希望他们能学习老艺人高尚的艺术品质和人格。他经常对这些年轻演员说:“我对你们是寄予厚望的,只要下定决心,刻苦努力,你们一定可以成才,成为全国一流院团。”

如果他们不够刻苦,朱镕基就很伤心甚至发火。有一件事,全院演员都刻骨铭心。

那是2007年3月,朱镕基在厦门观看福建京剧院的演出。有一天上午8点,朱镕基散步时,碰见张召君带着几份早点回房间。朱镕基觉得奇怪,就问了究竟,结果发现是其他演员还没起床,叫别人带饭。

朱镕基十分生气,当场把大家狠狠批评了一顿:“没有勤学苦练的精神,凭什么打响?我一直说你们天赋不错,但不勤学苦练,天赋有什么用?”

第二年,朱镕基来福州,一见到京剧院的演员,又旧事重提,他动情地说,我深切地爱你们每一个人,爱之深,责之切,希望你们成长啊,你们不进步,我心中就好似滚油煎。不要让我这个老头子再揪心哪!好不好啊?

京胡演员马金龙回忆说,当时听到朱镕基说这番话,心里非常愧疚,好几位女演员抹眼泪,大家都在心里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练,练出个样子来,不辜负朱镕基的一片苦心。

朱镕基育人心切,但又担心年轻演员心急。“我们失误时,总理不断鼓励。而当大家取得一点成绩时,总理反倒‘吝啬’起表扬来。”20岁出头的青衣演员张美超说,有一次,她刚刚获得了省里的一个奖项,高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朱镕基,没想到他听说后,并没有表扬,只是反复叮嘱:“一定要继续努力,不能骄傲。”

朱镕基也怕年轻人浮躁,他经常嘱咐他们,要把京剧当成自己终生追求的光荣事业,一丝不苟地演好每一场戏,认真检讨和总结每一场演出,这样才有利于进步。他一再说,你们要有理想,有追求,必须把京剧传承下去,让它成为国粹里开得最鲜艳的花!

福建京剧院院长刘作玉说:“这三年来,这些孩子进步很大,也成熟了很多,练功也更刻苦了,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目标,争取让京剧院早日成为国家一流院团,不辜负朱镕基爷爷的殷切期望!”(福建日报)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华林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