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瓜瓜回应网传夜店照:只是化妆舞会照片[组图]
2009年06月19日 13:42青年周末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第一次从英国回来后和爸爸在一起 ◎供图/薄瓜瓜

对此,牛津中国学联的Jingjing也提到了这一点:“我不敢说在牛津中国学联,每一个华人学生都知道他的家世,但至少有一部分人是知道的,他们大部分也都来自普通家庭,但牛津的学业压力让学生们更关注学习,而不是八卦谁的家庭。”

牛津大学新闻中心的总监Ruth Collier得知记者想要了解薄瓜瓜,非常迅速地回复了邮件:“谢谢你的关注。很显然,在牛津每个人都为瓜瓜获得大本钟奖感到高兴”。然后是一篇更为详尽的夸奖。如果记者想要进一步采访到他的导师或者同学,那需要瓜瓜自己来推荐人选,学校不方便替任何人做主。

不过记者在随机采访发现,发现偌大个牛津,薄瓜瓜也并非尽人皆知。

一位身在牛津的中国学生,在回复薄瓜瓜讨论的帖子中说:他是谁?我只知道他是政经哲专业的学生吧。正在满世界找房客的英国学生Jones在论坛上留下了自己的邮箱地址,于是也接到记者随即抽查的提问,他显然很诧异:“是的我知道那家伙但很不熟悉,我看过他在校队的比赛,他怎么了?”在有回复的7个人中,大部分人知道薄瓜瓜和他的名气,也有人像Jone一样,显然并不知道这个中国学生怎么引发了一封来自中国的邮件。

■是有责任感的青年,也是童真的孩子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刘俊彦这样评价薄瓜瓜:“他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青年。从他的所作所为里,你能感受到他对民族、对国家的一种萌动的责任意识,让人印象深刻。”

谈起公众对高干子弟的关注,刘俊彦从青年研究者的视角谈道:“在中国,公众关注高干子弟很正常,但应更理性、更客观地做出评论。他们的成长也要靠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不论谁,都要通过竞争才能脱颖而出。要关注这一群体本身的素质和表现,给他们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而不应过分关注他们的家庭背景,那样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不利于客观地评价。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薄瓜瓜式的成才故事也会越来越多。”

薄瓜瓜在国内媒体最早正式露面的采访,是2006年5月刊的《时尚先生》,在“少年中国”的专题里,薄瓜瓜与其他几位少年人物被放在一起,成为被看好的未来之星。

采写薄瓜瓜的编辑张某,目前已经不在《时尚先生》工作,但对那次采访还是记忆犹新:“我们选人的时候就在讨论,觉得薄瓜瓜形象挺好的。那时候他才十八九岁,看得出是个被保护得很好的孩子。” 他对《青年周末》记者回忆道。

他说瓜瓜“看起来要比同龄的孩子成熟一点,穿着打扮和举止什么的都比较有修养,我想这跟他比较早就接受的教育有关系,他总是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过红色家庭的背景还是让人觉得有点距离感。他表现得很有修养甚至像个成年人,不过一笑就露馅儿了,还是个很童真的孩子。”

《时尚先生》那次交流没涉及任何政治上的东西,“我们关心的就是他这个人,这个个体,家庭我不太想问。我也试着问了爱情啊、性啊、女朋友之类的话题,他也挺会回避的,最后发现本质上跟其他年轻人没什么区别,只是更加聪明,不夸张,知道自己是谁。同时也更受大家自觉的保护而已。”

◎大本钟奖颁奖典礼当晚的合影,薄瓜瓜(右一),李俊辰(右四) ◎供图/《头条辰报》

■“杰青”评选的每一步都公开透明

英国媒体在怎样看待这个中国学生?这次首届大本钟奖的颁奖消息英国媒体也给予了不少关注,造成5月9日晚上的颁奖晚会门票,竟然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

薄瓜瓜是当选十人中最年轻的一位,而他的特殊家庭背景使他的当选引发了一些讨论和猜测。

对此,组织此次评奖的英国华人青年联合会主席李俊辰说:“此次十大杰青评选从一开始就成立了由主办方组织相关部门(其中包括英国上议院勋爵、英国下议院国会议员等)、专业人士、知名人士等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评选活动的具体事宜,进行候选人事迹鉴定和综合评审。 为防止舞弊事件,评审委员会名单都是在十杰名单正式产生后公布。评审委员会对推荐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评选确定28位候选人,并向公众公示,以征求社会各界对候选人的意见与反映。最终,在广泛公众投票基础上,产生十大杰出青年。可以说评选的每一步都是公开透明,并得到公众的监督。每一位最终胜出者都是以其杰出的成就来拿到这个奖项。”

也许这样的故事传不到中国

英国BBC特邀评论员尼海伍先生为配合本报的采访,特地提供他文章中的一段文字,来反映英国媒体对于薄瓜瓜的态度:

薄瓜瓜是网上偶尔出现的人物,翻看之后,发现我的中国同行和我们的视点角度大相径庭。他们聚焦在他家世、他的“明星”外观等等偏重虚荣的方面。作为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的英国人,很有兴趣从我们的理解介绍一个形象不同的薄瓜瓜。也许这样的故事传不到中国。

薄瓜瓜在牛津不仅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更表现了他的超凡的组织才能。一个中国学生同时当选为全校学科PPE的主席和“欧洲事务委员会”这种重要组织的执行主席,可见人们对他的认知度。他借这个职位,不失时机制造中国热,在繁忙学习的同时举办了一场难得见到的精彩的中国文化展示会。

他到英国时还没学过英语,但第二年就在国家中学统考中成绩骄人,被英国名校录取后,在全国成绩统考中获得多达十多门的最高分,让许多英国人望尘莫及。再被牛津顶尖学院录取,又是令人瞠目结舌。须知,即使经过各种考试获得优秀成绩,学院也不会放心地接收一个学生的,那最后为数不多的优中择优的考生要被关在牛津数日做多方考察,年年都有相当优秀的考生就是在最后面对众考官回答问题时,还不知出了什么错就被淘汰掉了。

作为老哈罗校友,很惊讶总能听到这个中国孩子的故事。他显然很招人喜欢,总是人群的中心。但难理解的是不知他用了什么妙方,使自己的英语水平超过了很多英国同学。在人们眼中,他还是位天生的中国小大使。他本人可能也有这种自我意识,在每个年龄段中,他都拼命汲取知识,但他在英国学习的目的表现得很明确,就是要对他的祖国有用。薄瓜瓜无疑过早承受了中国人习惯给人的家庭背景压力,有人提到这个问题时,他显示出自重的态度和静静的尊严……

但在中国,人们不可避免地认为他特殊,期待他特殊。在这个21岁小伙子未来的长途上,他从11岁起就想避讳的那些光环或者标准,还将不可避免地跟随着他,这是一种特有的国民心态。所以,做自己、证明自己可能是薄瓜瓜一辈子都要努力去做的事……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光 曲慧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