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南非经济与社会的转型经验
2009年05月25日 08:57南方新闻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正因为这样,当时的黑人解放运动,对英语世界也怀有好感。曼德拉就曾经自称是亲英派,他说:英语对于布尔人来说是一种外来语言,但是对于我们来讲,是一种求解放的语言。1941年罗斯福、丘吉尔颁布《大西洋宪章》,强调普遍人权,布尔人对此嗤之以鼻,但非国大则深受鼓舞,立刻把文本搬来,发表《非洲宪章》,呼吁给予黑人普遍人权。而南非的英国圣公会更是成为黑人基督徒的抗争基地,产生了像黑人大主教图图等精英。

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又一个理由是文化差异论,否认普遍人权,主张白人的人权标准不能适用于黑人。南非御用学者宣称,如同保持种族生物特性一样,保持民族认同、保持各自文化特性的权利是最基本和首要的人权。按照他们的说法,黑人低人一等、白人高人一等,这就是种族特征,保持这种种族特征就是最重要的人权。据说黑人也希望保护自己的文化特性,实行种族隔离有利于保持黑人文化。只有把黑人和白人隔离起来,才能保持和发展黑人民族的“自然本性和文化传统”,“发展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南非在布尔人掌权之后,废除了英治时期的土著地区议会,强制恢复了传统的酋长制度为主的班图斯坦制度。

南非为了保护布尔人的特权,在经济领域搞了很多维护布尔人特权的国有经济。南非布尔人当老板的比较少,在自由雇佣的条件下,又竞争不过黑人劳工,因此需要有一个很庞大的国有部门去吸纳布尔人就业,这是南非国有部门占比重很大的一个原因。

有人调侃说,南非搞的是“黑人各尽所能、白人按需分配”。对白人来说,南非是一个福利国家,各种福利那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它是建立在黑白对立的基础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南非的特征就是白人和黑人各自内部的阶级分化都很不发达,南非的白人内部比较平等,黑人内部差别也不大,但是黑白之间的差别非常之大。在改革之前,中国也有很类似的现象,就是城里差别不大,农村差别也不大,但是城乡差别非常之大。

如果我们进行纵向的比较,也就是尽管南非黑白差异非常之大,但是南非的黑人劳工进城打工后,比起他们在所谓的黑人家园时,收入还是有比较高的增长,即使是在种族隔离时期,南非是南部非洲各国黑人打工者的集中输入地,南部非洲的很多国家都有大量的劳工跑到南非去打工,如莫桑比克、马拉维、津巴布韦等国,都有超过1/3乃至一半的劳动力跑到南非打工。这一现象说明,南非的黑人劳工尽管处境非常之差,但是比起周边的国家来说,还是要富裕一些,所以这些人才愿意来打工。

这些进城市打工的黑人,南非当局把他们叫做“流动工人”,这些黑人打工者随时携带的通行证,称为“Dom Pas”,白人警察在城里一见到黑人就查证件,如果没有就强制收容审查。南非黑人当时的抗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抗议黑人通行证制度。南非的黑人证件办理是不花钱的,这和我们进城农民办理的三证有很大的区别。

南非的流动工人和有序城市化

由于流动劳工政策,造成了南非的一个现象——逢年过节有大批的黑人劳工要回家,在南非的黑人居住区索韦托,有一个据说是非洲最大的公共汽车站,每到圣诞节前后,有大量的劳工要返乡,会出现一个很热闹的景观。一些南非朋友告诉我,现在圣诞节回去过节的劳工,主要是外籍劳工了。因为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之后,南非本国的黑人劳工80%已经在城里安家,已不必再每年卷入这种所谓的民工潮里了。

南非的黑人劳工即使在流动时期,虽然白人不希望他们在城里安家,但是他们实际上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力图在城里建立各种各样的社区。当然这些社区在白人眼里都是很不高尚的社区,都是属于类似于贫民窟的社区。绝大多数的黑人劳工他们都在打工地附近安了家,当时南非白人不让他们进入主城区,但是在城外划了一片地方让他们安家,这就是约翰内斯堡西南25公里的索韦托。

在索韦托以家庭方式居住在贫民区的黑人劳工,在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前占80%,而以单身劳工方式居住在集体工棚的,大概占20%。普遍认为居住在单身宿舍无法安家的单身劳工,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比在贫民区安家的那些劳工的地位更加低、处境更坏。在过渡时期,南非出现严重的部族冲突,死了上万人,当时说冲突是由于科萨人和祖鲁人的部族矛盾,后来学者认为,其实所谓的部族矛盾包含了利益诉求的区别,实际上就是处境更差的集体宿舍劳工,与在贫民窟可以安家的那些劳工之间的利益矛盾导致的。

南非的土地制度也一直存在着英国传统的私有制和布尔传统的国有制的冲突。19世纪英国人在治理开普殖民地时期,曾一度推行过土地私有化的改革,允许黑人购买和拥有土地,但是这一政策惹怒了布尔人,进行了强烈的反对,为了安抚布尔人,英国人妥协了,后来南非实行的仍然主要是布尔人的制度。其中著名的就是1894年的格伦格雷法,规定黑人实行部落传统下的份地制,实行所谓的平均地权,规定必须保证黑人家庭拥有份地,但是份地不得超过10英亩,一家不得拥有多份,而且份地不能买卖。白人规定这种制度,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防止黑人由于土地买卖而变为无地农民,是为黑人着想,其实谁都知道,这是为了白人圈地着想。

1913年、1936年南非又两次通过了土地法,最后形成了一种“二元土地制度”。在最终实现白人国家所有的框架下,一方面白人社会内部基本上按照英国传统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上的私有地权制度,但另一方面,对黑人却强化了部落集体下的家庭“份地”平均使用制,不仅禁止黑人白人之间的土地交易,在黑人内部也只承认部落土地所有制,不承认私有制,限制个人对土地的权利,限制个人的土地拥有量。

对白人当局来说,实行这样的土地制度有两个好处。第一,实行这一制度,白人当局就有理由说黑人在所谓的黑人家园里,是保留有退路了,因此城市可以不对他们开放,城市只要出现危机,出现经济萧条,就可以把黑人劳工赶回去,因为他们反正可以回去种地,失业也不是问题,社会保障也不是问题。第二,虽然黑人的份地是属于集体的,但国家高于集体,国家要圈土地,集体没有任何抵制能力。因此,这个制度给白人圈地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使得白人城市的基础设施搞得很好。南非的城市很漂亮、高速公路修得很多,都与这些制度有很密切的关系。

南非的这一“优势”,是欧美国家所不具备的。在经济繁荣时,可以让流动工人大量进城卖苦力,一旦遇到萧条,就把他们视为城里多余的人,进而把他们赶回所谓的黑人家园,让他们靠狭小的部落份地生活,以此一次一次把危机的打击转嫁到他们的身上。这种流动劳工加黑人家园部落所有制的设计,就是所谓有序的城市化。南非的一位专家汤姆林森就曾经论证过,美国的城市化就是无序的城市化,美国没有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因此黑人大量涌入城市,芝加哥、底特律等黑人都是占一半人口以上,造成城市脏乱差,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很糟糕、很失败的案例,南非绝对不能这样干,南非要做自己独创性的体制,就是要把黑人管住,只让他们来打工,不能让他们在城市定居,这样的制度就是所谓有序的城市化。

在有序城市化的条件下,南非不允许黑人在城里定居,但是却需要黑人打工,黑人不能定居的理由,就是如果黑人在城市里定居,就会形成贫民窟。但是时间长了,黑人安家的趋势还是无法阻止,他们就在约翰内斯堡城外划了一片地方,让流动工人在那里盖房子,这就是所谓的索韦托(Soweto)。它本是“西南镇区”(South West Town)的拼读,但一些黑人却有另外的解释:索韦托就是So Where To,“那么我们去哪儿呢?”显然,白人不准他们到别的地方。

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很鲜明的对比,一大片的棚户区组成的索韦托和全是华丽的建筑构成的约翰内斯堡。约翰内斯堡号称是南半球最美丽的城市、非洲花园,而索韦托是人口高达100多万的庞大棚户区,是世界著名的所谓问题社区,不单在政治上是黑人反抗运动的根据地,同时社会秩序也比较差,是犯罪率很高的一个城区。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秦晖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