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2014.01.13 第88期 总第88期 作者:岳中行
崔永元和方舟子的隔空骂战自2013年9月绵延至今,这场起始于方舟子“要创造条件让国人都吃转基因”微博的论争,先是纠缠于科普转基因的资格,继之以崔永元在美国的实地走访,终以二位意见领袖互揭阴私、对簿公堂的方式告一段落,即便如此,崔永元仍旧意犹未尽,称:“肘子终于决定告上法院了,太好了!就等这一天呢!咱们法院见!”
“法院见”究竟是崔永元预期中的结果,抑或是故作轻松的自语,我们不得而知,仅从旷日持久的论战过程来看,方舟子确实没赢。
在网上掐架这一专业领域浸淫多年的方舟子,面对经常流传“良心语录”的前央视名嘴,在公共形象上有着天然的劣势。尽管作为“生物化学博士,写了二十多本科普书”,也并没能给他在公共平台上夺得太多的分数,在微博投票中,方舟子只获得了4.63%的支持率。对此,方舟子的回复带有浓重的方氏风格:“中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国民只占3%,这是科协根据国际标准问卷的调查结果,我认为偏高了。”
“科学素养”、“国际标准”,这些词汇或许能够概括方舟子论辩思维的一部分,他和崔永元的论战,无非也围绕着这几个要点展开。
然而,当一条条微博被简化成为“主持人有没有资格和生物化学博士讨论转基因?凭什么质疑国际权威科学机构认可的科学?”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方舟子原本身兼“反韩斗士”、“打假专家”的公共面孔上,自然又多了一重——高傲的转基因“专家”。
经历了论坛时代、微博时代信息洗礼的中国网民,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对权威的质疑精神。一旦方舟子为之自负的专业背景、学位被置于他的粉丝、拥趸之外的公共空间,他的非专业言论能够得到的绝不会是赞美,尤其是这位“专家”还带着“唯我独科”的高傲姿态。
相比之下,方舟子的劣势恰是崔永元的优势,崔强调个人选择权力的核心观点,以及自费赴美日等国3次探访“转基因”食用情况的诚意,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对大众的尊重,即使这是一个“科学”议题,这种尊重也绝不会因为他的不专业“拉仇恨”,而会带来更广泛的公共赞誉。
如果这是一个关于权力分割的公共话题,这场辩论至此已见分晓。但是,群众的眼睛固然雪亮,却不可能穿透他们一无所知的领域,社会意义上的大民主对于科学求真而言,一文不值。这一点,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前辈们早已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教训。
当然,方舟子的姿态同样值得诟病,他以专业资格为门槛划分“转基因”话题的门内门外,门外者甚至没有资格置喙这样一个可能影响所有人的公共议题,其行为无异于将“科普者”等于科学本身。在此,科学成为一种宗教,科学化身造物主,科普者成为代神传言的神职人员,而无从触碰门槛的“愚氓”则只能沦为“不可使知之”的羔羊。
就此而言,这场关乎“科学”的辩论过程,根本看不到科学的精神,只有民粹化的情绪煽动和精英化的思想专制。民间科普中出现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中国科学工作者的悲哀。
那么,学院派的科学工作者又去哪儿了?
中国社科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崔永元、方舟子之争: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一文中集纳了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在官方媒体上发出的声音,相比方舟子、崔永元这样的民间人士,他们的“挺转”、“反转”报道实在是少得可怜。
尽管如此,这些专家对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力却是方、崔二人无法比拟的,只是上下分隔,形成了不同的信息占有格局,乃至于迥然不同的舆论场。
学院派专家在网络平台的失语,固然有上文中提及的网民排斥的原因,更关键的仍在于他们的科研、教育、生活在现行体制下是与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区隔开的象牙塔里,学术体系内的自体循环,令他们不必深度介入更大范围的社会讨论。
正如几天前刚刚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所隐含的寓意,科研的成就同样能够造就旧日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辉煌。与此对照,面向大众的科普工作的内在动因,无疑就显得逊色多了。
呕心沥血花费“将近四个九年时间”完成《天体运行论》的先贤哥白尼,一直到临终前才将著作出版,在此之前,他只写成一篇《要释》介绍他的日心说,以手抄本的方式在朋友间流传。在哥白尼看来,科学探索需要坚持真理,但向人们传播真理却存在巨大的危险,这种危险近者来自愚昧,远者则来自于权力。为了手稿得以出版,他甚至在序言中写明将著作献给时任教皇保罗三世,希望得到遥远的至高权力庇护。
然而,权力自有其运行的逻辑,往往不以科学的真理为依据,每每出现以科学为注释,以科学家为刀斧的荒诞事例,如钱学森为大跃进中的“亩产万斤”撰文背书,如苏联李森科违背科学规律的“新生物学”经斯大林金口玉言确认登堂入室,反而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孟德尔的遗传学和摩尔根的基因说、玻尔等人的量子理论大肆批判……
正是有着诸多的前车之鉴,人们才更应该重温维纳在《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中的论断:
“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只在人们具有信仰自由的时候才能繁荣起来。基于外界的命令而被迫去遵从的信仰并不是什么信仰,基于这种假信仰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必然会由于瘫痪而导致灭亡,因为在这样的社会里,科学没有健康生长的基础。”
岳中行
凤凰评论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作者其他文章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