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中朝 应否重新定位唇齿相依关系?
2009年06月02日 09:34凤凰卫视 】 【打印已有评论0

日本资深记者的观察与记录

何亮亮:《邓小平秘录》这几个字都用的是汉字,如果我们中国人看的话,好像以为这好像是讲的是邓小平内幕。虽然作者很喜欢用这个名字,那么其实这个之前,这位伊藤正他还写过《蒋介石秘录》,《毛泽东秘录》等等,实际上他写的不是那种所谓内幕,不是小道消息,而是从一个人看一个国家,看一个社会,邓小平也是这样。

虽然作者说它不是一本传记,但是我觉得把它当做传记看,当然也可以,也未尝不可。那么实际上为什么伊藤正这个作者,作为一个日本的资深记者,因为他担任记者之后的三十多年时间,大部分是跟中国有关的,除了其中在华盛顿一段时间,另外一段在东京,在东京他也是处理跟中国有关的新闻,那么其他的时间在香港,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所以他是一个长期能够在北京,在近距离直接的观察中国最近这三十几年变化的这样的一个日本记者。

而日本记者我们说,虽然我们可以把日本记者归纳为新闻记者,但是日本记者他们跟英美的记者,跟欧洲的记者,跟其他西方国家的记者,还是不一样。虽然他们在理念,在价值观方面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但是日本人他们看中国角度、方法,以至于他们写出来的报导,写出来的文章,或者是书籍,你去看,跟西方的同行还是不一样,有他们的特点。

那么就这本书来说,我想一个是作者把邓小平的晚年,他的晚年是从文革开始的,文革开始记述了邓小平在文革当中的岁月,重点是邓小平在文革结束之后,其中当然比方说也涉及到四人帮覆灭。关于四人帮覆灭,因为这是一个日本记者写的,他的很多观点,他很多写的是事实,但是他的观点会跟中国官方的口径会不一样的,这是很自然的,如果跟中国官方口径完全一样,那就不需要日本记者来写了。但是我从这里面可以看到的是什么,就是日本记者他们在写有关中国的报导,特别是这位伊藤正,他有一种类似于考据、考证这样一种作风。他非常认真,非常细致的在对邓小平的研究。

从本书看日本式的精细与不足

何亮亮:我们举一些例子,这本书本身没有什么照片,就是这个书的后面有这样一张的照片,这个照片刚才我们在画面当中也看到过了,这个照片是什么呢?就是1977年5月14日,是叶剑英八十寿辰的时候,当时邓小平还没有恢复工作,文革已经结束了,但是他还没有恢复名誉,也没有恢复工作。其实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当时叶帅在自己北京西山的住宅举行,当然是一个私人的活动,它不是一个公开的活动。

八十大寿,请了一些老朋友,其中就请来了邓小平。我们看这个图片里面的邓小平当时还是七十几岁,因为邓小平比叶剑英小,但是头发基本上还是黑的,精神非常之健旺。因为当时邓小平已经在备出山了。而叶剑英当时对邓小平说,他说你是我们老帅的领导,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老帅们对邓小平的崇敬。

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这样的一种活动,这是一个生日聚会,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实际上叶剑英,包括当时其他一些老帅,一些将军,以这样的一种家庭聚会的方式的,等于是在迎接邓小平重新出山,或者说他们要把邓小平推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

实际上这些事情,都是作者他从中国的很多相关的文献里面所把它摘出来,把它找出来的。这本书所以为什么它不能翻译说是《邓小平秘录》,因为它不是内幕,它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出处的,当然我注意到,作者也引用了一些海外出版的一些书籍,但这些书籍的作者大部分都是现在中国国内的。

这些书籍虽然不同于中国官方的出版物,但是要研究邓小平,要了解当代中国的历史,当然是需要各方面的资料。另外我觉得这个作者他也有一些地方是不足的,比方说他在讲到邓小平要发动对越战争的时候,他对于这场战争,就是中越战争。无论是从这场战争看邓小平,邓小平其实发动越战,在某种程度上,就跟毛泽东邀请尼克松访华一样,这都是一些非常出人意外,但是都是一些能够改变历史方向,都是影响深远的这样的一些决策。

在这方面,我觉得日本记者可能有他们的一个局限性,他们非常认真,非常细致,他们很拘泥一些小事。但是对于一些改变历史的大的事件,他们有时候宏观的视野好像会显得一些不足。总体来说的话,这样一本书,对于了解邓小平,对于了解当代的中国,特别是了解日本记者怎么看,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料,值得向大家推荐。

奥巴马总统在伦敦见沙特国王的时候,曾经向他鞠躬,这次到沙特访问,他还会不会这样做呢?

6月4日平壤朝鲜审判两名美国女记者

何亮亮:谢谢收看《时事亮亮点》,下星期同样时间我们再见。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时事亮亮点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