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心置腹
何亮亮:《时事亮亮点》今天的第二幕“推心置腹”,我们的人物对象是“五四”运动中的两个学生领袖,傅斯年和罗家伦。
“五四”风云人物:傅斯年与罗家伦
解说:
没有被历史遗忘的两个学运领袖
何亮亮:今天是“五四”运动90周年,在北京官方举行了高规格的纪念大会,那么在台湾虽然没有官方的纪念活动,但是台湾的媒体也有一些文章,也有一些深刻的反省。那么其实如果我们把时光倒退到,倒退40年吧我们说。比方说在这个1969年当时的两岸都没有纪念“五四”的,这样的一种无论是活动也好,文章也好。
因为当时中国大陆正好还是在文革的时候,那么在台湾我们知道,因为蒋介石父子,他们认为“五四”运动作为一种学运,这种学运,而他们对学运是深恶痛绝的,因为正是学运导致了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垮台。所以过去其实两岸都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对“五四”运动的这个描绘,是相当片面的,特别对于“五四”运动当中的这些领军的人物,中国大陆方面,比方说我们知道这个像陈独秀,像张国焘,那都是“五四”运动当中的这个骨干分子。
但是由于后来他们成为中共领袖,但是后来又遭到了这个整肃,或者是走上了反党的这个道路。所以说过去,就是我小时候我们看的这个,我们学习到的有关“五四”的历史,是不谈这个陈独秀,也不谈这个张国焘的,更不用说后来投向了国民政府那边的,像这个胡适啊,什么傅斯年、罗家伦这些。在中国大陆有关“五四”运动的这个史料上面,你完全看不到这些人的名字。
那么在中国大陆自己的这个历史,有关“五四”的这个描绘,主要讲的是李大钊,讲的是鲁迅等等,也不提胡适,不提张国焘,不提陈独秀,更不提胡适等等。
那么现在这个情况当然已经改变了,特别像胡适,胡适他无论是在这个学术上的地位,还是包括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实际上都是受到了肯定的,胡适的著作已经在中国大陆全部都出版了。
那么相应来说,后来说其实像傅斯年和罗家伦,就是今天我们这个“推心置腹”的这个人物,他们的著作在中国大陆也出版了,他们在“五四”运动当中,作为学运领袖的这个地位,也重新开始被人们所提起。那么这当然是一个好现象了,当两岸在这方面,在有关“五四”的这个描述,或者在纪念“五四”的时候,我说开始趋同。虽然有相当大的不同,但是开始趋同的时候,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五四”的那些学运领袖,其实当然是很有意思的。
国民党阵营里的“五四”精英
何亮亮:首先就是傅斯年,傅斯年他不是一个政治人物,傅斯年实际上是一个大学者。特别是台湾的这个中央研究院的十余所,那是和傅斯年的这个一手创办,是完全是分不开的。傅斯年本人是山东的世家子弟,他的祖上,就是当时大清的开国的第一个状元。
所以他出生于这个诗书之家,而且他很有,其实他很有才能的,如果不是生于这样的一个忧患的时代的话,傅斯年完全可以跟20世纪中国的这些大学者,是相提并论的。但是后来他更多的精力不是放在做学问,而是放在办研究所,其实在这方面他也做出了一个非常大的贡献。
傅斯年有山东人那种非常豪爽的这个性格,那么其实他本来就是“五四”运动学生的这个总指挥,但是当时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他就不做这个总指挥了,而由来自浙江绍兴的这个罗家伦取代了他。
那么罗家伦虽然是一个浙江学子,但是在这个“五四”运动之前,在这个组织学生运动方面,包括在这个“五四”运动当中,他表现出了这种学生运动领袖的这种才能,无论是这个组织的才能,还是演讲公开方面的这个才能。
但是傅斯年和罗家伦这两个人,后来的命运却是很不一样的,虽然他们后来都是在国民政府,就是在国民党阵营这一边。但是这个傅斯年他那种疾恶如仇的这种性格,使他当时在这个揭发孔祥熙,声讨孔祥熙的这个风潮当中,也是起了一个先锋的这个作用,而因此使得这个蒋介石对他也相当的不爽。
而这个罗家伦后来实际上作为学者,他没有太大的造诣,去了台湾之后,他也是最后当了一个国史馆的馆长。但是罗家伦本人对于“五四”运动,特别是当时北大的学生运动的这个回忆当中,确实有一些相当真切的这个反省。
他对于学生运动的,特别是那种不足的地方,学生运动所体现出来的一些,就是对于这个不足的地方,有相当深切的这个反省。这跟其他的那些当年的那些学运的领袖,或者是学运的哪些骨干的所做的这个回忆,有相当大的不同。
所以我想再过一百年,到了“五四”一百周年的时候,那时候的中国肯定是一个比现在更为富强的中国,人们也会,一定会更真切,而且是更深入的,会来探讨“五四”运动的这个意义。那么而且在那个时候,我相信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傅斯年和罗家伦。
那么再过十年,就是当“五四”运动百年的时候,人们对于整个“五四”运动,也包括“五四”运动的这些领袖、这些骨干们的这个回忆或者是分析,也会更加地深入。总之历史不会遗忘他们。
作者:
时事亮亮点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