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袁忠群:代价再高,也要回归真实
2009年04月14日 08:08南方报业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徐贲先生在《瓦解崇高代价太高》(见4月12日南都)一文中表达出维护范仲淹“忧民”崇高形象的重要性,认为破除范仲淹“忧民”的神话,可能成为对中国文化道德资源的自我糟践。先生之论尚有可商榷处。

徐先生没有在文章中论及揭露范仲淹欺世盗名、炒作他人作品的文章《〈岳阳楼记〉作者并非范仲淹》所论是否属实,这有点令人遗憾。不过,从徐先生的文章看,他似乎也没有怀疑这篇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他的整个立论是超越了这个真实性问题。

徐先生说得好,“范仲淹之所以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而为中国人世代称颂,不只是因为他的话说得好,更是因为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苦于官吏的苛政,所以特别期待官员的‘忧民’美德。”

但是,“瓦解了范仲淹‘忧民’的神话”与“破坏人民要求官员忧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之间并不存在如徐先生所认为的必然性,更不会导致崇高的瓦解。

第一,如果是真正的民主法治国家,老百姓完全不需要创造一个“忧民”的神话来要求官员,他们只要一张选票就足够了。在这样的国家里,官员“忧民”在本质上是在“忧自己”。

第二,制造了“忧民”神话的国家,几百上千年以来并没有出现多少个真正“忧民”的官员。由于长期的专制独裁政治,老百姓只能将自己的生命和幸福寄托在自己所创造的“忧民”神话中,这不可悲吗?

第三,对于官员的道德要求,落实于制度设计最有效。只有通过制度设计把所有官员都当成贼来防范,才可能真正出现“不扰民”的官员。

人为创造(其实用制造更好)的道德神话没有任何崇高性可言。崇高的核心价值应体现在其真实性上。一座高塔一定要有坚实的地基,而不能建在沙堆上。代价再高也要回归真实,否则,代价更高。

“是要写进历史的”(刘少奇语)应成为为政者的敬畏。要让这种为政者对历史的敬畏成为一种现实的强大力量,就需要历史对真实的追求,避免沽名钓誉之徒以权以势以钱玩弄历史于股掌之中。真实的历史才有可能激励产生出真正“忧民”的为政者。如果历史也不辨真假只妄论是非,不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才作出价值判断,那么历史只能成为当权者的小秘(蜜)。

作为官员形象的范仲淹和作为一种道德理想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两码事,尽管这一理想是作为官员的范仲淹提出来的。作为官员形象的范仲淹,我们可能探求历史,还原官员范仲淹的形象。不管作为官员的范仲淹的真实形象如何,作为一种道德理想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依然可以继续成为官员的一种追求目标。□袁忠群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袁忠群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