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构想
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中国未来迁都的方向应该是南移西进,以适应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开发和“地气南迁”的战略态势。有人提出可在西安、武汉、成都、兰州等城市中选择新都,实际上没有考虑到这些城市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它们本身已迫切需要“减压”,已不可能承受过多城市功能的叠加。因此,如果考虑迁都,最佳途径是创建新都。近20年来,白手起家的现代化的特区城市就建了5座,依托日趋雄厚的中国经济实力,建设一座新都已非难事。
中国未来的新都应选址在哪里?从大的地域来看,新都应选址在长江和黄河之间、汉水流域附近比较适中。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由襄樊、荆州、荆门、宜昌4座城市相围而成的一片三角地带可为首选,我们可称之为“襄荆宜三角地带”。这块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工农业基础雄厚、资源供应充足。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带处在中国南北和东西相交汇的地理中心,是联接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和中南地区的战略枢纽地带,开放性大,四面连通性好,真正据东进西出、南来北往之要冲,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目前全国没有任何其他地带能与之相提并论。
至于巨额的迁都费用问题,通过对部份国家迁都行动和计划的比较,我们假定未来新都中心区的人口在60万左右,则基本建设费用约为2200亿元人民币,加上周围卫星城镇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总数应不少于3000亿元,3000亿!这对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中国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的国力能承受得了吗?
1999年中国GDP总值已超过8万亿元,银行存款余额高达9万亿元,表明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已较雄厚。如果将3000亿分摊在10年左右,每项年约300亿元,不到GDP的0.4%。要是在 2005年以后开工,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走强,这一投入最终可能不到年均GDP的0.2%,将比三峡工程投资占同期(1994年至2009年)GDP的比率还要略低,对国民经济和政府财政的压力并不明显,更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巨额赤字和剧烈的通货膨胀。
下一页:理想的分散之道
作者:
儒雅英雄
编辑:
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