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共产党战败史:被遗忘在丛林中的华人革命
2010年03月01日 10:16千龙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60年代的东南亚正是共产主义革命最澎湃的年代,越共、老共、缅共、柬共都由于和中国或互相接壤而能接受到中国革命输出的大量援助而最终取得政权,可马共同中共的关系最紧密,却由于地理位置不能获得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基本上处于自力更生的状态。中共能给予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支持。

事实上中共对马共的形势也非常关心,从60年代末,马共中央总书记陈平就一直呆在中国,学习中共的革命经验,并不时将中共的最新指示传达给丛林中的马共指战员。

就在马共站稳脚跟之时,中国国内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深受中共影响的马共也不能避免,从1969年开始,也开展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当时由于马共中央的几名主要领导人如陈平,拉昔迈汀及阿都拉西迪都在中国,马共中央的权利由实际上由马共北方局领导。当时马共北方局的领导人错误的认为党内混入大量的敌人奸细,很多被怀疑的党员不经审问就被处死和清算。一时之间,马共内部內部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虽然很多高级干部对肃反持怀疑态度,并赶赴北京同中央领导商议,但是,马共的中央领导们似乎对此不置可否。

在此情况下,中央的权威遭到挑战,马共开始分裂。1970年2月15日马共革命派从马共中分离出来,到1974年8月1日,又分离出马共马列派。虽然中共中联部几次调和,但马共分裂已成事实。马共的分裂无疑给了本来就日渐西幕的马共再一次沉重打击。

1983年12月马列派与革命派宣布合并,组成马来西亚共产党,由张忠民及一江分別担任正副主席,正式与陈平领导的马来亚共产党分庭抗礼。

进入八十年代,泰国国内局势逐渐平稳,政府对自己境内存在在一支庞大的共产党军队越来越无法容忍。1982年,东盟第15届外长会议强调东盟国家须加强团结,并各自清除国内的不安定因素。在此情况下,泰国陆军开始制订“征剿”马共的“泰南安宁第11号计划”。

在“军事围剿”前,泰国就派宣传队进入马共半控制区向群众反复宣传政府的政策,派医疗队给人治病,出钱出人在当地修桥造路;并不失时机地开办反共的“基础课训练班”,瓦解马共及泰共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他们还对马共诱降,提出了3项“优待”政策:一、凡投降者,不必写“悔过书”或“脱党声明”;二、投降后,不受监视或坐牢,免除判罪,就业自由,保证人身安全;三、其子女可以出国,可以自由上学、就业和结婚,不加限制。这些“攻心为上”的政策确实产生了效果。

1982年7月,泰军对马共基地发起了猛攻。最初,马共对于泰军的猛攻是估计不足的。当他们摸清泰国官方的意图后,才开始分兵抵抗,转移军火。当泰军占领大据点时,他们已分成小股隐蔽于丛林中,开始游击战或越界入马了。此次围剿马共并没有丧失多少人员,但是,几个经营了多年的主要基地都被泰军所占领。而且这几个主要基地刚好都是分裂出来的马共马列派和革命派的基地,所以即便不久以后两派合并组建了马来西亚共产党,但仍然已不能改变其势单力薄的事实。

因此,在1987年3月,泰国政府与马来西亚共产党谈判后,马来西亚共产党決定停止武裝活动,向泰国政府投降。

随着马来西亚共产党的投降,马共中央派也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由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政府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声明,中国政府和党同东南亚共产党只有道义联系,邓小平在访问马来西亚时,也发表声明说从那时开始,中国视它与马共的关系为必须加以遗忘的历史。

终于在1989年末,在中方、泰方和马来西亚三方的推动下,马共开始了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谈判。谈判最后同意接受马共“体面的投降”。至此,这个在丛林里战斗了四十多年的政党走到了她生命的尾声。

如今,当年的那些华人马共战士们仍然生活在边境丛林中,他们仍然都说汉语,他们的孩子也都接受华文教育,他们仍然对自己当年的追求的执着理念不后悔。或许在他们的最心底,他们还是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革命失败的原因,毕竟,那里是马来亚。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金亮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