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共产党战败史:被遗忘在丛林中的华人革命
2010年03月01日 10:16千龙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当时,马来亚的总人口中,马来人占43.3%,华人占44.9%,印度人占10.4%,华人俨然成为马来亚最大族群。而马共在华人社团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了打击马共的群众基础,英殖当局捣毁约五、六十万村民的家园和农作物,用武力把他们强行移殖到数百个四周围着重重铁刺网并日夜受到军警监视的“集中营”(后来发展为目前的新村)里,目的就是为了断绝马共和垦耕者的联系。英军还在森林上空撒化学药剂以破坏解放军在森林中的粮食种植基地。甚至雇用264名婆罗洲达克族人,以猎人头的原始办法,狩猎解放军人头。同时,马共在斗争也不断犯下策略错误,马共号召工人砍倒橡胶树,破坏矿山,使得马共失去了中产阶级的支持,而没收身份证,焚烧巴士和攻击公共火车更是让普通老百姓觉得恐惧。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此时的马来亚民族独立呼声也日趋强烈。面对马共高举反对殖民统治的大旗,为了防止马来亚落入马共的手中,英殖当局也不得不同意允许马来亚独立。代表马来人利益的政党——巫统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在于英殖当局进行独立的谈判中,巫统为了捞取政治筹码,假意与马共进行和平谈判,即华玲和谈。

在谈判中,马共要求承认马共为一个合法的政党。与此同时,在放下武器之后,应确保他们的自由,包括不被拘留和审讯。要求遭到了拒绝,接着马共又认为如果马共无法被承认为一个合法政党,那么,他们应该被允许参加现有的政党,或成立新的政党(非共产党);在放下武器之后,应确保他们的自由,包括不被拘留和审讯。可是,回应却是“如果马共要谈判,他们首先必须投降!”

马共拒绝了投降的要求,华玲和谈宣告破裂。

此时作为马共群众基础的马来亚华人却不幸成为英军与马共战争的“夹心人”,受尽苦难,许多华人被英军拘禁,或被逐出境,甚至被抢杀,几十万乡区华人被赶出他们生活了几代人的村子,他们的屋子连同财物很多就这样被英军一把火烧掉。英政府还准备把这些已经两手空空的乡区华人集体遣返中国。在此环境下,马华公会宣告成立,马华公会宣称代表马来亚华人的利益,与马共断绝任何联系,并建立反共自卫团,同时与巫统建立政党联盟共同参与马来亚大选。

马华公会使得马共丧失了大部分群众基础。马共的处境日渐艰难,直到60年,马共游击队完成战略转移,北撤到马泰边境的丛林之后,马共游击队才算站稳阵脚。

马泰边境的丛林山多林密,重峦叠嶂,便于隐蔽;又有铁路直通马来西亚、新加坡,有海港可达香港,是国际犯罪集团毒品走私的必经之地,部队易获经济来源;此外,这里政治力量交织,民族矛盾复杂,既有泰共的游击队,又有依靠国外背景、想脱离泰国成立的“北大年共和国”的国土分裂集团。

马共巧妙地迂回于这些矛盾之间,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尽量避免与马、泰两国地方军政的正面冲突,而且协助泰政府打击国土分裂集团,并在当地开展群众工作,如开办夜校,组织文工团,为居民进行文艺演出,组织医疗队,为穷苦百姓送医送药,鼓励控制区居民向泰政府纳税,以改善关系,等等。这就使当时颇得泰边境民心的马共得以在泰国的领土上生存20多年。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金亮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