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背后的恶灵:揭秘日本武士道的生前身后事
2008年06月11日 11:43新华网 】 【打印


电影《最后的武士》海报

生于和平年代

室町幕府在混乱中度过了近200年,将军的实力不断被削弱,最终在将军继承人问题上出现了大问题。1467年,足利家族内部发生了大规模继承战争,史称“应仁之乱”。各个武士集团脱离了幕府的控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征伐,日本的战国时代开始了。

战国时代的特点只有一个字——乱,君臣、父子、兄弟,一切社会伦常、一切社会制度都乱套了。各方势力纷纷抬头,无论僧人、商人、土匪、强盗、海盗,只要有兵的都是英雄。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能耐,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个都能自称英雄。这一切,直到在京都附近的尾张(今爱知)出现了一位名叫织田信长的武士,才告结束。信长用各种恐怖手段,歼灭了一个个武士集团,祭出各色新式武器:三段射的火枪队、火炮、铁甲舰等摧毁每一个反抗势力。这位恐怖的霸王终极目标是取代天皇,但这一切,都随着1583年本院寺内冲天的火光而告终,信长的恐怖统治,导致了他的家臣明智光秀的背叛。

最终终结战国纷乱的,是一位出身低级武士家族的丰臣秀吉。通过继承他的主君信长的事业。丰臣秀吉最终统一了日本,并建起壮丽的大阪城,向天下宣誓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1592年,已是垂暮之年的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取东亚,结果遭到了朝鲜军和明军的打击,被迫和谈。结果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段奇闻诞生了——日本和明朝的使臣串通好,回国相互欺瞒各自的主子。日本使臣回去后禀报秀吉,说明朝已经称臣了;明使也回禀明神宗,说日本的丰臣秀吉已经称臣了。双方都大喜,尤其是丰臣秀吉,在接见明使时为了表明自己是中国王,特地穿上了一套不伦不类的朝服,还附庸风雅,在朝堂上抽起了中国的大旱烟袋。结果越听明皇的诏书越不对味,明皇的诏书中主要是对丰臣秀吉改过自新的态度表示了肯定,并且勉励这位称臣的“日本王”,要好好的代明朝管理日本,干好了还能来中国走走、看看。秀吉又一身明朝的朝服,恰为此诏书做了一个完美的注脚。秀吉大怒之余再令出兵,结果遭受惨败,郁愤不已,于1598年病死。

丰臣秀吉为儿子丰臣秀赖留下的是一片衰败的日本。最终,天下被德川家康夺取,建立了江户幕府。日本武家集团统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对于过去战乱的岁月,德川家康记忆犹新,他用他生命中最后的力量制定了武士的全新法规:加强中央集权,要求各个武士集团首领定期来江户居住,实际上失去了对自己领地的控制,严格控制各个武士集团的军队规模,江户幕府开创了一个和平的时代,在这和平时代,武士道最终形成。

1716年,僧人山本朝常的个人访谈录《叶隐闻书》成书,这本书堪称佛道武士道的集大成之作。山本朝常极端崇尚几位高贵的“武士”——既有战国时代的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也有楠木正成、项羽、关公,还有释迦牟尼、孔子、荀子。本书的最大思想就是盲从思想,基本上是对现实极端不满的山本朝常个人的观点,大段的篇幅要求武士不要问为什么,只要主人命令去做就可以了。书中大段文章基本没有任何思想,同时也有很多错误的记载。但有几句话,让人不寒而栗,“所谓武士道,就是要看透死亡,与生死两难之际,要当机立断,首先选择死。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觉悟而勇往直前……死就是目的,这才是武士道中最重要的。”可谓谬论连连,而且此书前后矛盾,大概是一念向前导致的吧。这些思想当时没引起什么影响,但日后,一个邪魔会从这些尘封的典籍中找到一些东西为己所用。

当时,日本社会真正的主流文化其实是儒家思想,德川家康认真研究了中国儒家思想,发现只有儒家思想才能确保统治的根基,乃是大道。于是先委派一位华裔儒学者林罗山为大学官,总管天下儒学,并且煞有介事的地亲自参与儒家的仪式,以昭显自己有仁心,提倡以德治天下。同佛家武士道思想混乱不同,儒家武士道具备完备的体系,核心思想是仁爱,要求武士以大义为重,对主家以义,对属下以仁。儒家武士道的广泛传播,使武士们开始向文官转变,大批武士沉迷于茶道的芳香,陶醉于连歌和腓句的优美,早已忘却了自己手中的刀。为了支撑这些消费,武士们纷纷从商人手中借钱,抵押自己的土地。

直到这一刻,日本真正和平才算到来。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张学勤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