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方学者:需重视体系对抗 2020年是转型关键点
2010年03月18日 10:19解放军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把综合集成作为体系建设的基本方法

钱学森曾指出:“综合集成是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现代军队是由众多的分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方法就是综合集成。

军队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初期,由于体制、资金、技术条件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制约等,“烟囱式”发展阶段似乎有其历史必然性。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烟囱”大量存在,造成了体系条块分割,要素重复建设,系统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严重制约了体系作战能力的形成和发挥。所以,美军在新军事变革中提出建设“系统的系统”,也就是以综合集成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推开体系建设。

用综合集成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军事体系建设,重要的是把信息链作为整个军事体系的融合剂,整合平台和系统,构成无缝隙链接的信息化军事体系。这里需要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是综合集成的首要工程是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即不会有现代化,也不会有信息化。标准不统一,即使各个系统能够实现物理链接,也不能互联、互通、互操作。所以说,信息化首先是标准化。

二是综合集成的关键工程是设计蓝图。信息化需要发挥部队官兵和统帅部的积极性。这就需要统一领导,统一设计,分工去做。通过采用统一的路线图,按照从体系、系统到要素,再从要素、系统到体系的顺序发展,提高效益,减小阻力,防止出现推倒“旧烟囱”,盖起“新烟囱”的情况。

三是综合集成的核心工程是指挥控制系统。指控体系是信息化战场的神经中枢,区分和协调作战力量使用,影响军事决策和军事行动的及时性。所以,必须突出抓好指控系统由分散独立向综合集成转变,加速以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的指挥手段一体化建设,实现指挥手段的质变、指挥效能的跃升;必须突出抓好从分散建设向系统配套建设转变,把指控、通信、情报、监视、打击、预警、计算机等分系统,作为一个体系来统筹,实现信息资源的融合共享;必须突出抓好从偏重常驻地指挥手段建设向野战化指挥手段建设转变,形成野战与固定结合、有线与无线互联、远中近互通、声音图像数据并用、指挥命令实时下达的一体化指挥体系。

四是综合集成的难点工程是打破利益壁垒。就是调整和优化结构,变局部利益为整体利益,避免“各打各的算盘”、“相互伸腿”的状况,真正实现战、建、训、管、保的体系集成。

军队信息化建设与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在机械化军队的体系结构内,嵌入信息技术的过程,在战术上提高军事效率;后者则是在体系作战思想指引下,借助信息融合,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从战略上提升军事效益。改变组织结构,实际上就是对军事体制的改革。信息系统建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才可能最终建成信息化军队,形成最大化的体系作战能力。

以体系建设描绘我军转型的路线图

克劳塞维茨把战争中的各种不确定性,称之为“战争阻力”,认为:“每次战争都有许许多多的特殊现象,它好比是一个未经航行过的、充满暗礁的大海,统帅可以凭智力感觉到这些暗礁,但是不能亲眼看到,并且要在漆黑的夜里绕过它们。”战争有阻力,军事变革、军队改革与转型,也有阻力。围绕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牵引军队转型,就是一个不断克服重重阻力的过程。战争中的阻力,多来自敌方;军队转型中的阻力,往往来自于旧的体系、制度、文化,以及自身的习惯势力。克服各种阻力实现军队转型,只能逐步推进,积小胜为大胜。但决不能仅凭感性认识,走一步说一步。只有全局在胸,明确战略目标,在转型路线图指导下的积小胜为大胜,才具有真正的积极意义。

路线图是动态性的战略规划系统,重点是确定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路线图的两大特性:一是能按照逻辑顺序,规划线路,逐步推进;二是在大方向的指引下,可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线路。

描绘科学可行的路线图,需要遵循军事谋略学中的“最大预期原则,最小阻力原则”。最大预期即战略目标的科学定位,最小阻力即选择一条最容易走向目标的路线。军事变革最难的是体制,是结构。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律,是尽量减少节点,保障信息流的畅通。我军经过10多年的信息化探索和文化积淀,对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应该很容易形成战略共识。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对人的因素要求更高。人不是作战体系的附属品,而是作战体系的驾驭者。军队信息化的进程,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力建设不可能科学推进,更驾驭不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军队转型路线图,既涵盖技术路线图,又包括武器装备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结构调整框架、指挥体制、军事训练变革转型、文化与人才建设战略等,是统筹国防和部队全面建设的顶层设计。

2020年前后是新军事变革的一个时间节点。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瞄准这个节点筹划自己军队的转型。为此,都必须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朝哪里转,对未来10到15年的目标必须做出比较清晰的框架描述;二是选择什么道路转,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几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指导;三是采用什么方法转,需要什么样的机制保障;四是转型过程的资源投入;五是当前工作的切入点定在哪里。把这些问题搞清楚,转型才可能不停留于空谈,变革才可能少走弯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目标已经明确,航道已经开通,我们这代军人应当有所作为。(张兆垠)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