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武器装备越先进发生误伤概率就越大,新型高技术敌我识别系统粉墨登场
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具有高速度、大纵深、快节奏的特点,给武器操作者的反应时间越来越短,一方面造成误判的隐患,另外一方面也导致武器操作者越来越依赖武器的自动化。正所谓高处不胜寒,这些高度自动化的杀人机器本身一旦犯错误,结果往往是致命的。例如,2001年美军B-52轰炸机误炸美军事件的起因,就是一名美军士兵在更换所属部队激光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电池时忘记重新设置坐标,这就意味着(从美军飞机上发射的)炸弹直接投向他而不是附近的敌人所在的位置。高科技使“前线”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美军压倒一切的军事优势,使其可以利用准确的情报和高技术装备,躲在敌人武器的有效射程之外,对敌方实施“超视距打击”或“远距离打击”。这种“零接触”战术使敌方在战场上对美军造成的伤亡大大减少,但也由此造成了新的问题。用美国华盛顿全球安全协会会长约翰?派克的话说就是:“这样发生误伤和其他事故的机会就增加了。”
美军战机先进技术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飞行员有时根本无法完全驾御,这包括机舱内的驾驶和对外部环境的把握等。曾是美国海军F-18“大黄蜂”攻击机联队首任队长的一位海湾战争老兵回忆说,他曾经力争将这种飞机改成双座,因为多一双眼睛就多一分保险。结果被那些自以为可以单独驯服这种飞机的同行们否决了。敌我识别器的使用非常严格,必须特别小心,特别是密码绝不能被敌方破译,在战斗机发生坠毁时,安放在应答机密码晶体处的惯性引信炸药会自动炸毁密码晶体,以防落入敌手。敌我识别系统不可靠、不过关,还会给作战部队造成巨大的恐慌,使人心神不定,造成秩序紊乱,甚至人人自危。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炸弹从天上掉下来,纵使在己方的所谓严密保护之下,也不得不担心万一出现疏漏,而直面“乌龙”。同时,误击还会严重影响装备操作使用人员甚至指挥员的自信心,使指挥员对自身装备系统的可靠性始终心存顾忌,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的思维判断与决策,或因犹豫不决而降低反应速度。
所以,就兵家战法而论,战场误击的确让人看到了信息化战争中,可以采取信息干扰手段,在敌方信息识别系统中打上楔子,以干扰敌人的敌我识别系统,甚至“诱导”敌人,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如,运用信息或者其它手段,使敌我识别系统的某个节点出现偏差,该回答时不应答、缓应答,甚至认敌为友,给出相反的识别信号,进而为己方提供更多的生存和作战机会,从而创造有利战机。采取电子干扰手段,使其错判,进而乱打。引导敌人认敌为友,或认友为敌,使其误判误打。当然,利用误击来发展新的武器装备系统,在军事实践中还是有许多路要走的,而且实施起来也并非易事,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创新战法,并努力寻求新的科技突破。敌我识别系统通常由地面询问系统和应答系统及其天馈线系统三部分组成。
伊拉克战争后,美军非常关注敌我识别问题,在2006年版《联合作战纲要》中,提出从技术手段与交战规则两个方面解决敌我识别问题。其他西方军队也开始大量斥资致力于新一代敌我识别系统的研发,把“通用性、标准化、抗干扰”作为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将技术发展路线确定为:一是不断改进密码技术,使敌我识别系统能够迅速更换密码组合,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二是开发数据融合技术,融合敌我识别系统与战场探测系统,确保多种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能够在敌我识别系统上做出相关的判决处理,进一步增强敌我属性的识别力。三是采取扩频与时间同步技术,使敌方不易接收和干扰。进入21世纪,信息战、网络中心战、非接触作战、精确打击等作战样式异彩纷呈,复杂的新战场呈现在人们面前,敌我识别装备也随之不断改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魏岳江
编辑:
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