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层“第十场战争”的谎言与分歧
2008年08月08日 11:04新华网-环球 】 【打印

谎言机制“重塑现实”

美军占领伊拉克后不久,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在埃及《金字塔报》上发表文章时写道:“在正式的演说中,每一位专权的帝王都会说,这一次跟以往有所不同,这一次的目的是为了秩序、民主、文明和智慧,使用武力只是最后的手段。”萨义德说,这是一场“经典的意念操控战”。

为了控制民意,制造共识,“持久自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邪恶轴心”这样的词汇都被精确地投放于目标人群——普通民众。

在伊拉克战争中,通过一系列舆论控制技巧,布什政府成功地炮制了“事实”。2004年,《纽约时报》曾经刊登了布什的一位高级顾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话:“现在仍有人还生活在‘我们所说的以现实为基础的那个小圈子’里,他们‘相信解决方法来自于找到真相’,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明白‘世界已不再以此方式运作’……我们现在是帝国,当我们采取行动之时,也就是在创造我们自己的事实。”

很多人认为,这位“高级顾问”就是有“布什大脑”之称的卡尔·罗夫,而白宫前新闻发言人麦克莱伦当年的角色,无疑是罗夫上述“重塑现实”计划中不折不扣的一员。麦克莱伦在回忆录中描述了他与团队成员是如何在与“邪恶轴心”的宣传战中不断取胜的——通过运用心理研究有意识地创造出类似“邪恶轴心”这样的词汇,白宫成功地通过“贴标签”的手段把复杂的地缘政治事件转变为简单的善恶二元论,从而制造出美国军队对抗“邪恶轴心”的幻像。

一个经典案例发生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前。1990年10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第三个月,一位名叫“纳伊拉”的科威特少女走进了美国国会大厦,在议员们面前声泪俱下地控诉说,她亲眼看到伊拉克士兵把数千名还在育婴箱里的科威特婴儿取了出来,眼看着他们在冰冷的地板上死去。“纳伊拉”的证词令反战情绪高涨的美国民众震惊了,最终成为美国民众支持“沙漠风暴”行动的主要因素。

海湾战争结束后,这个少女的“证词”被戳穿了,“纳伊拉”其实是科威特前石油大臣萨巴哈的女儿,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时候,她根本不在科威特国内。这一事件后来被一家公关公司标榜为经典案例。绝非巧合的是,“科威特少女”的父亲萨巴哈是切尼的老朋友,是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的老相识,后来还成了贝克研究所理事会的成员。

同样的事情仍在上演。2007年12月3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伊朗在2003年秋季就停止了核武器项目。这份报告出台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美国《阿拉斯加报道》随后不客气地打出了“布什和切尼被暴露是撒谎者”的大标题。然而,如今这份由美国情报界最高机构集体起草的报告在“华盛顿的政治走廊里”几乎销声匿迹了。按照美国记者西摩·赫什的说法,这份报告在布什政府内部或多或少遭到公开轻视,被有选择性地“过滤”了。

正如美国政治讽刺杂志《反击》所评论的,“如今在华盛顿即将卷入与伊朗的另一场战争时,人们有必要认真回想一下伊拉克战争中发生的一切。要想了解伊拉克战争,你无需去咨询那些将军,只要听听公关专家们的战争秀就够了。而未来,对于伊拉克战争,令公众无法忘记的将是这场战争是如何被兜售的。”

1998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的电影《桃色风云摇摆狗》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美国总统卷入了一起性丑闻,面对着丑闻成为头条新闻的压力及两周后的总统大选,白宫该怎么应对呢?发动一场战争!白宫的危机处理专家受命替总统解围,他找来了好莱坞制片人,在摄影棚里虚拟了一场在阿尔巴尼亚的战争,并制造了各种有关战争的新闻片段,成功地转移了民众注意力。

如今,谁又能保证这部看似荒谬的电影不会变为现实呢?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王晋燕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