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小鹰”号:一艘政治航母的东亚10年
2008年04月29日 15:21东方早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航母]

但去年11月计划到港过感恩节的“小鹰”号访港未果。“小鹰”号舰长瓦伦此番面对香港媒体时,也谨慎地评价此事,他强调这次来港主要是休假及补给性质。

“我们已经重回正轨了。我会说,一切都很正常。”瓦伦在“小鹰”号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瓦伦说他期待北京今年会允许40艘左右的美国军舰靠港,这个数量略微高于去年,如果实际上未达到这个数字,“那才是不正常和出人意料的”。

“如果你回顾过去几年,再看看一些正在进行的计划,我想你就会认识到,这些(不愉快)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针对“小鹰”号是否代表了中美关系晴雨表的说法,王湘穗和军事专家宋晓军都表示了不赞同。

“‘小鹰’号起初是以‘打手’身份出现在越南战争中,参与了直接军事行动。但是,现在这种军事力量所能施加的作用已经过时了,军事力量是有用的,但是也是有限的。”王湘穗说,“随着目前军事交流、互访的逐渐频繁,‘小鹰’号访港的重要性也不算很高。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在战略上分析,美国并不是纯粹的军事对抗,而是保持一种制衡和稳定的手段。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两国在更多层面的沟通交流,稳定两国关系,建立起更好的安全构架。”

宋晓军则指出,虽然“小鹰”号在2002年获准访港是中美关系由冷转热的标志,但“‘小鹰’号承载的政治意义的量级是很低的,是属于比较外围的”。 “‘小鹰’号可以说是一艘政治航母。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关注两个问题,第一是台海问题,第二是朝鲜问题。在这一地区,美国的策略不可能以主动作战为主,所以美国高层的战略是以威慑和接触为主。‘小鹰’号的政治作用大于军事作用,10年来一直如此。”宋晓军说,“而且,作为一个政治筹码和自身的政治涵义,从1998年至今,它的分量越来越低。2002年后,中美关系更多集中在贸易、人民币问题及人权问题方面,影响两国关系的因素发生变化,军事因素渐行渐远。”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