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军事 > 国际军情 > 正文 |
|
相关Tag | [潜艇] [军校] |
中国航母想象图
研究所及研究人员背景
位于美国东北部罗得岛纽波特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1884年10月6日,最初的四个教官中就包括后来享誉世界的美国海军史专家马汉。马汉提出的”海权论“对整个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过尽管有马汉为学院带来的威望,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一直受到海军军官们的质疑,因为他们习惯于认为只有在舰上实际演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海军军官。
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上级单位就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该学院一直承担着作战模拟的任务,20世纪美国海军所执行的几乎所有海上行动,最初都是在这里进行前期模拟和演练的。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为冷战时期美国与前苏联有可能展开的对抗所作的”全球战争作战模拟“模型。学院所开设的核心课程包括:战略与政策、国家安全与决策机制以及联合军事行动,另外学院还下设两个分院,一个是海军指挥学院,另一个是海军参谋学院。这两个学院主要培养外国的海军军官,每年招收1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军军官。如今,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则承担着为美国海军提供智囊服务的使命,不断提出新的作战思想并培养最优秀的海军军官。
从1948年就开始定期出版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学术期刊《海军战争学院评论》在美国海军研究领域有很深的影响。在2006年《海军战争学院评论》夏季版上,美国海军战争学院院长海军少将沙福德发表文章特别提到了新近筹建的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他在文章中指出,近年来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在战略政策研究上不断扩展,特别是最近学院刚刚筹建了中国海军研究所,汇聚了学院一批中国海军研究的精英,将致力于对中国海军装备与政策的研究。
目前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大部分都来自于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战略研究所,其中包括一批中青年学者。他们大都中文说得非常流利,对中国海军“了如指掌”,很多人都曾去过中国。这批学者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从海军装备、到国防政策再到能源安全,几乎囊括了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研究人员的简历中明确标出为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人员的只有两名,一个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副教授莱勒·古登斯坦,还有一位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安德鲁·埃里克森。
主持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日常工作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副教授莱勒·古登斯坦,不仅通晓中文,还懂俄语。他本科就读于哈佛大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了战略研究和国际经济硕士学位,并于2001年1月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海军战争研究所网站上公布的古登斯坦的简历中对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概括为中俄外交与国防政策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军民关系问题。从他发表的研究论文来看,他对中国海军装备尤其潜艇部队非常关注。他先后在美国著名的军事与安全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有关中国海军装备的文章。其中比较重要的文章包括:在2006年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春季刊上发表的论文《中国、日本以及对西伯利亚的争夺》,2005年4月在《中国军事情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国核潜艇部队开始试水》。2005年年初,他与研究所的另一位同事威廉·莫里在《国际安全》杂志上发表的题为《水下之龙:中国成熟的潜艇部队》的文章。2004年10月,他在《简氏情报评论》上发表了《中国崛起为海上强国》。2004年在《水下战争》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的潜艇部队来源老化》的文章。另外,去年他的第一有关中俄核问题研究的专著刚刚由斯坦福大学出版。
另一位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的重要成员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安德鲁·埃里克森,通晓汉语和日语以及西班牙语,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攻读了硕士学位,现在是博士学位候选人。其主要研究领域也是中国国防与外交政策,2006年2月他刚刚发表了有关美国在东亚基地方面的文章,题目为《一个地点和一个基地:关岛和美国在东亚的存在》,2005年4月,他在《比较战略》杂志上发表了《为什么华盛顿必须加强关岛的力量》。
除了上面两位主持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日常工作的成员以外,研究所还吸纳了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大批研究学者。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重量级研究员乔纳森·伯莱克,他目前是海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负责人,海军战争学院亚太研究会的主席。他在哈佛大学获得了博士后学位后于2000年10月进入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任职,此前他一直在美国著名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主持研究工作,曾任兰德公司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他也是美国外交事务委员会的成员。他曾就中国政治和战略角色以及中国的军事装备发表过众多有影响力的专著和论文,其中涉及中国海军现代化以及中国外交和国防政策等很多方面。
另外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还吸纳了一些美国海军的退役将领。比如美国退役海军少将麦凯利,他身为美国外交政策分析研究所亚太项目主任,曾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处任职。他应该说是这一研究领域的资深研究专家,专门研究中国军力与情报搜集。1998年4月,麦利凯曾访问我国台湾地区,指出中国大陆如果要两栖登陆台湾岛,至少需5~10倍于它目前的两栖运载能力,引起了广泛关注。
另外值得关注的还有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作战模拟研究室教授、海军退役少校比尔·穆里,他曾经在1983-1995年在潜水艇上服役,任航海军官。2003年他《美国海军学会会刊物》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潜艇领路(China's Subs Lead the Way)“的文章,在文中写道:“所有一切迹象表明在中国逐渐向海洋目标进行战略重点转移时,潜水艇将成为这一新战略的‘脊梁’。”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