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年前向俄订购的伊尔-76至今无法开始生产
中国向俄罗斯订购的伊尔-78加油机是合同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近年来,中俄全面合作不断加强,但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大背景下,两国关系中的一些小的波折还是不断出现,军事技术合作方面更是磕碰不断。
8月19日,俄国防出口公司副总经理米赫耶夫公开承认,俄向中国出口伊尔-76军用运输机及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合同已经处于停滞状态。虽然该合同早在2005年9月就已签订,但是由于负责组装伊尔-76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飞机厂无力执行俄方转来的合同,俄方不得不推迟交货时间,并试图将合同放在俄境内的乌里扬诺夫斯克飞机制造厂执行。可是,该厂根本无法在2010年做好生产的准备工作。
三大因素主导俄军火政策
其实,对于利润丰厚的国外订单,俄罗斯军工企业向来是非常重视的。由于苏联解体后国防订单的缺失,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大额订单,就成为了俄罗斯军工企业主要支柱。那么,中俄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为什么还会时常出现摩擦呢?
应该说,这其中包括多种因素。首先,由于受历史政治条件及现实经济条件的限制,俄军工体制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现实问题。在苏联时期,为提高军工企业的保密性和抗打击性,莫斯科推行“举国军工”体制,大型装备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苏联各地分散制造,这就导致俄方对出口装备的制造缺少控制力,无法如期履行与中国的伊尔-76军用运输机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就是证明。
其次,俄罗斯部分官员和民众,依然持“中国威胁论”的观点,因此在与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方面,抱有深深的“戒备”心理。中国的国防需要更为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但俄方却始终有所保留,并在出口武器时对技术进行封锁,有时甚至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敲诈”,俄拒绝向中国出口10到12架苏-33舰载歼击机就是一例。俄方暗示,中国必须购买50架以上,否则就必须从零开始研制自己的舰载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 · 俄国防部决定在俄罗斯恢复生产安-124运输机
- · 中国“大力神”:美媒称运-9可向西藏速送兵力
- · 美媒:中国在研的运9达77吨 堪比“超级大力神”
- · 俄方:中俄伊尔-76MD运输机军售项目仍在谈判(图)
编辑:
胡楠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