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很朴实,却使我的心灵受到很大触动,成为我带兵打仗时刻警醒自己的诤语良言。军人履行使命不是把口号喊得震天响,而是需要把知责之明变成履责之行,在提高能力素质和带领官兵遂行作战任务上始终站在前列。我经常这样告诉官兵:“现代战争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我们各级指挥员率先成才,才能肩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如今,集训队的一些骨干不少已成为军师职领导干部,有的如同杨业功当年一样常年沉在基层、蹲在一线,聚精会神抓部队战斗力建设;有的汗洒戈壁、露宿深山,一门心思锤炼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有的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为打赢未来战争寻求制胜之术。
这些年来,基地党委班子换了好几届,但始终秉承杨业功留下的好传统、好作风,打赢路上延续着一行行扎实的脚印。
宁可身体透支 不让使命欠账
杨业功是一位倒在战斗岗位上的共和国将军,他把履行使命看得比生命还重,劳累不言苦,病重不言痛,病危不言死,临终不言私,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宁可身体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的诺言。
1993年,经过几年艰辛探索,新型导弹迎来了亮剑试锋的时刻。那段时间,杨业功彻夜难眠,他把试验准备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非常细致,每一个作战要素都进行了反复检查,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995年,杨业功再次受命出征,带领我们向某预定区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白天,他带着我们勘察阵地;夜里,他对照地图研究行动方案,就算是晕倒在抢建阵地的现场也不休息。就这样,他组织部队7天干完平常一个月的工作量,自己却累得疲惫不堪。
导弹临射前,我带着发射号手最后撤离发射架时,发现杨业功正在距离发射架不到100米的简易掩体附近,怎么劝他也不肯离开。记得那次任务中,得到最后一枚导弹准确命中目标的胜利消息时,杨业功终于挺不住病倒了。我到野战帐篷去看他,他正躺在行军床上输液。看着他消瘦而憔悴的身体,那一刻我明白,能够把病弱之躯支撑到任务最后一刻的,就是军人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这些感人的瞬间总是让人热泪满襟,也引发我们对军人职责使命的思考。从杨业功的身上,我看到了军人履行使命需要用牺牲奉献精神在荆棘密布的地方开辟前进的道路,需要用毕生精力去创造胜利的辉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