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虎:救灾暴露直升机软肋 比大飞机情势更严峻
2008年06月06日 09:22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直升机]


越战时期,美军就投入了数千架直升机,普遍用于各处战场

数量不足必然导致训练以及使用经验上的不足,配套设备也不完善。尽管参与救灾的机务人员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不俗的技术水平,但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以及专业配套设备的不足和落后,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直升机救灾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此次参与救灾的米-171直升机失事后,有人提出疑问,为何失去联系数天后还无法找到直升机下落?难道直升机没有安装全球定位系统,或预防失事的信号发射装置,致使地面人员无法确定它的可能失事位置?在没有高科技设备帮助的条件下,要在地形、气候复杂的崇山峻岭中寻找一架可能失事的直升机,便犹如大海捞针。

“万国牌”带来严峻思考

有观点认为,此次米-171失事的一个原因,是该机型不适合在高原、复杂气候条件下飞行。这个观点并不全对。米-171是俄罗斯陆军使用的一款通用机型,在技术上能够在四川震区的自然条件下执行任务。但这个观点提出了一个问题:有能力在高原执行任务的中国直升机数量较少。如果灾害发生在青藏高原那样的高海拔地区,形势将更为严峻。

直升机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就开始使用直升机执行战术任务。到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直升机,其在丛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获得了“战场出租车”的称谓。在民用领域,直升机的用途更为广泛。无论医疗救护、抢险救灾、农牧监测、地质勘探,还是重型设备吊装、交通指挥、治安巡逻,到处都能看到直升机的身影。

从此次抗震救灾出现的直升机来看,型号较多,且几乎全部来自国外。比如“米”系列是俄罗斯的,“黑鹰”是美国的,“超级美洲豹”是法国的,其实国产的“直-8”也只是法国“超黄蜂”的仿制品,“直-9”则是从法国引进的技术。中国直升机队伍目前还属于“万国牌”。

“万国牌”反映了一个现实:中国的直升机产业发育不良,还不能为军队现代化提供足够数量和性能优良的机型。从这些角度来说,中国直升机产业比大飞机产业的情势更严峻。基于直升机在民用和军用上的重大价值,中国很有必要像发展大飞机一样发展自己的直升机产业。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