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米-17] |
图为米-171映秀镇至银杏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
穿梭飞行救灾的资料图片。(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作为在这一地区穿梭采访的记者,我们清楚,当地的地形是多么复杂,昨天的气象条件是多么恶劣。
邱光华飞在最后面,和他一同执行任务的另外3架直升机,有2架在映秀迫降,只有1架返回成都凤凰山机场。
邱光华,羌族,我国培养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他的家乡就在受灾严重的茂县。他曾一次次飞临自己家乡的上空,可是每次都来不及停下去看看自己的亲人和房屋。
再有几个月,他就可以在一名飞行员的荣誉顶峰上光荣退休了。然而……
与邱光华在一起的,还有飞行员李月、空中机械师王怀远、陈林以及二级士官张鹏。
5月31日13时,这架直升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运送防疫专家组人员前往理县;
14时14分,直升机从理县返回,机上除机组成员外,还搭载了4名伤员、3名医护人员、3名警察……
仅从时间节点上我们就可以判断,直升机的飞行节奏是多么紧张!他们在理县降落时,发动机根本就没有停。
在灾区采访期间,我们曾10多次搭乘这个团的直升机,深深地理解了什么叫“蜀道难”——不仅在地面,也包括空中。
地震的重灾区,无论是北川、汶川这样的县城,还是映秀、漩坪这样的村镇,全都是在狭长的山谷里沿江河分布。两侧的高山常常海拔在两三千米以上,留给直升机起降和飞行的通道往往只有几百米宽,浓雾几乎每天24小时笼罩着这些在地震前山清水秀的村镇。
老天,对这些驾驭雄鹰的天之骄子的考验太残酷了!
仅仅在大地震发生后几十分钟,这个团的两架直升机就立即飞赴灾区查看灾情。当全世界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从地球上消失”的汶川的消息时,又是这个团的直升机第一个飞抵汶川县城,搭乘这架直升机的新华社记者发回了有关汶川灾情的报道……
“为什么地震发生后40多个小时,直升机才飞进汶川?”
在一次接受某网络媒体访谈时,针对网友对直升机部队的不理解,我们曾为他们做过这样的辩护——不是我们的直升机性能差,更不是我们的飞行员不够勇敢,而是因为无论是地理、还是气候,都不具备降落的条件。
相关新闻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