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救灾大军云集 全面考验三军联勤保障体制
2008年05月27日 10:14《瞭望》新闻周刊 】 【打印

2008年5月18日,北京军区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在都江堰市水文化广场设立简易门诊,为灾民提供及时的医疗保障 张丽摄

救灾检验军队医疗保障

面对伤亡惨重的特大地震灾害,总后勤部协调全军医疗力量,统筹调配救灾人员和留守人员,迅速抽调精干力量赶往灾区。解放军总医院、各医科大学、各军区医院的医疗人员源源不断赶往灾区。军队先进的医疗保障系统、医疗技术成果也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们早一分赶到灾区,群众就早一分看到希望。”地震发生的当晚,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王登高将军接到上级命令,带领67名专家教授组成地震救援医疗队,连夜奔赴灾区。这支医疗队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将医疗器械和药品化整为零,由每个医疗队员背着行进,10多名身材瘦弱的女队员和专家教授每人背着30多公斤重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冒着余震不断和随时都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危险,于5月14日15:30徒步赶到地震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之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成为到达震中的第一支医疗队。

“我必须到一线去,尽最大努力为灾区群众服务。”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教授卢世璧,在地震发生后,不顾年高体弱和癌症病痛,主动请缨。成为这次抗震救灾中年龄最大、级别最高、参加抗震救灾次数最多的医疗队员。

震灾发生后,总后利用全军远程医学网,第一时间开通了与成都、绵阳、乐山等地震灾区的音视频通道,随时掌握驻灾区医疗救援队救治状况,实施应急指挥。

同时,总后紧急向灾区调运了野战急救车、卫生防疫车、野战医疗方舱、单兵急救器材等各类卫生装备。第四军医大学医疗队还将价值数千万元的远程医疗车、野战手术车、X光诊断车等多种现代化医疗设备投入一线,这些先进设备为及时救治危重病员发挥了巨大作用。

今年21岁的重伤员康东,5月17日被武警战士救出时,已在废墟中被困120多个小时。由于伤者被困时间长,多处受伤,病情复杂,涉及科室众多,为了科学地制订救治方案,第四军医大学果断邀请各地专家进行远程会诊。18日上午,5地10多个科室的20名专家对康东进行了远程会诊。通过一个多小时的网上交流,专家们确定了救治方案,成功实施了救治。

较为尖端的科研成果和医疗技术也被成功地搬到了震灾救护中。17日下午,第二军医大学医疗队专家成功在安县为一名56岁男性截瘫幸存者做了世界首例野战条件下全麻颈椎手术颈后路椎板减压术。

截至本刊记者发稿,全军共抽组医疗队103支、3176人,防疫队47支、295人,心理救援队8支、24人,紧急调运卫生防疫车、净水车、沐浴车等90多台,累计救治伤员36853人,手术7274例;累计消毒环境1359万平方米。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