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产潜射导弹刚升空就庆功:发射后去向不明
2008年03月12日 10:34中青在线 】 【打印
相关标签: [导弹] [核潜艇]

这就是K-15导弹的发射筒,从与人的比例看,这座发射筒高达12米、直径2.5米左右,不禁令人怀疑导弹仅长6.5米、直径1米的报道。

试射失败并非意外

由于潜射导弹技术的复杂性,即便是实力雄厚的俄罗斯,在测试其最新的“圆锤”导弹时也曾有过六射四败的糟糕记录。因此对印度而言,这次失利本身并不是非常意外的结局。

至于导致试射失败的因素,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始终没有给出明确说法,只是承认在目标海域搜集情报的船舰“未能掌握导弹的飞行轨迹”。考虑到印度陆军的“烈火”导弹此前也曾有过脱轨坠毁的记录(一般认为K-15导弹和“烈火”存在技术关联),制导系统失灵或第一级火箭分离失败应当是最可能的原因。

按照惯例,失去控制的导弹通常都会启动自毁程序,同时借助无线电信号向地面通报自身的坠毁地点。然而印度此次却迟迟未能公布相关信息,令分析人士十分不解。众所周知,强大的保障能力是确保导弹空间飞行顺利实施的关键。

在这方面,美苏等传统强国自不必多言,就连国力相对较弱的中国,也能在上世纪70年代末派遣包括“远望”航天测量船在内的庞大舰队远赴南太平洋,精确跟踪并测定远程导弹的飞行轨迹。相比之下,印度官方对于自家导弹去向“一问三不知”的状况,只能说明其在基础领域所做的“功课”还有很大不足。

找到导弹不太可能

K-15潜射弹道导弹重约7吨,可以配装500公斤重的核弹头或常规弹头。由于无法掌握导弹坠落的具体地点,印度军方要想在方圆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区内找到它的下落,实际上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这枚长眠海底的导弹会不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构成潜在威胁呢?这也是许多人最关心的话题。

据了解,印度目前装备的“烈火”导弹由两级火箭组成,第一级使用的是相对安全的固体燃料,第二级中储存的液态燃料则具有很强的毒性。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