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国人类生育及胚胎繁殖管理局(the 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的一个特别委员会核准了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们关于有限度克隆人体组织器官的申请,引起英国舆论的广泛关注。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RichardFeynman:1918-1988)曾经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很快原子弹在广岛、长崎造成世纪惨案,后来他长时间反思科学带给人类的负面效应。他借用一句佛家名言,称“科学是一把万能钥匙,既能开启天堂之门,又能打开通向地狱之路”。克隆技术就是这样一把“钥匙”,而英国作为一个引领生物科技世界潮流的国家,在1997年克隆羊“多利”问世后的数年间,似乎一直处于踌躇和困惑之中。
目前,世界各地很多生物工程科学家都在进行有关人体克隆的试验,但由于可预见的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复杂情况,譬如人体克隆一旦出现,现有法律体系在其主体性质、民事法律地位等方面无疑会遭遇尴尬,世界各国通常对“生殖性人体克隆”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1998年1月,法、意等19个欧洲国家签署了“欧洲反对克隆协议”,该协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止人类个体克隆的法律文件。2002年2月,联合国大会特别委员会讨论拟定的《禁止生殖性克隆国际公约》,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禁止人体克隆行动已经具有广泛的国际性。相比之下,在“治疗性克隆”方面,各国在立法和执法上往往留有若干余地,态度较为“暧昧”。
在经历了数年的唇枪舌剑后,英国于2002年通过了对《2001年人类胚胎法案》的修改,赋予″治疗性克隆″合法身份。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们据此提交申请,要求政府依照上述法案批准他们对医疗性克隆技术的一个研究项目。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利用人的皮肤细胞克隆出人体胚胎,在胚胎发育两周后,从中提取胚胎干细胞,并使其终止发育。这种细胞具备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的能力,利用它可以在体外培育和再造与细胞提供者遗传特征完全吻合的组织或器官,例如骨髓、心肌甚至肝、肾等,以用于治疗白血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等传统上被认为无法治愈的疾病,同时还可以解决器官移植的两大难题———排异反应和供体器官匮乏。英国人类生育及胚胎繁殖管理局核准了该份申请。
这项技术尽管与“生殖性克隆”有很大不同,但宗教团体和反堕胎组织仍然对此大加鞭挞。他们声称研究过程涉及了人体胚胎,而克隆胚胎实际上是克隆人的初期阶段,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只有一步之遥,接受治疗性克隆技术无疑创下危险先例,从而使研究一发而不可收。
另有人认为,对人体胚胎进行试验实际上是对人类生存的操纵和人类尊严的亵渎。发育数日的人类早期胚胎毕竟也有生命,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为了获取一些细胞而随意创造和毁灭一个生命,不仅不符合传统伦理,也不符合法律精神。同时他们担心,克隆人类早期胚胎如若成为合法行为,即意味着对人体克隆管制的全面松绑,潘多拉盒子一经打开,后果将不堪设想。
支持这项研究的科学家和其他人士反驳道,仅由少量细胞组成的早期胚胎,体积不过针头大小,神经组织远未发育,既没有知觉更没有意识,与伦理和法律意义上的“人”相去甚远。而且,克隆早期胚胎与克隆完整的人类个体并无必然逻辑关系,只要监控得当,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不必如此草木皆兵。
一些人士还指出,人类的伦理标准需要扬弃,某一时期不合伦理的行为,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交融,将会变得顺理成章。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1978年在英国出生时,也曾引发广泛的伦理争议,而现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理解和认同。人们能够接受他人的精子,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的基因?
政府的立场当然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英国力求使新科技不断为本国经济注入活力。去年底,布莱尔首相曾经通过媒体放话,必须警惕各种针对人类胚胎克隆的反科学思潮,在对有争议的科研领域进行严格管制的前提下,引导和保障科研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强化英国生物技术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先地位。不过,相当多的人心里还是拿不准。英国科学家雄心勃勃的跨世纪生物科技计划究竟能走多远,恐怕还需要时间检验。
编辑:
谭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