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挺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2009年05月12日 15:39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危急时刻,他们紧急动员、冲锋在前;灾后重建,他们重任在肩、任劳任怨……一位位普通的党员干部,始终是带领灾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主心骨——

在北川安昌,有这样一群党员干部:失去妻子的乡党委书记,每日奔波于各个重建工地,累得几近呕血;痛失母亲妻儿的乡长,挨家挨户为受灾群众建房发放补贴;妻儿遇难的纪委干部,忙碌于新县城的征地拆迁动员……他们有的住板房,有的17人挤在一套出租房内,有的居无定所,大家心中唯一想的,就是把信心传递给百姓,把家园早日建起来……

灾难,制造毁灭;灾难,也带来重生。重建美好家园,推动科学发展,为灾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搭建更高的平台——这是幸存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对灾难最有力的回答。

震后两个月,一份内容详实的《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出炉。产业重建,加速经济发展;民生工程重建,注重以人为本;基础设施重建,增添发展动力……精心编制的这份规划,贯穿着科学重建的理念。

地震,使许多企业遭受了重大损失,也使它们面临一次浴火重生的机会——

东汽公司汉旺生产基地在地震中受灾严重。正在德阳新建的基地一改过去各分厂依山而建、绵延十余里的情形,有效整合19个分厂的生产力量,核心产能将从震前的1200万千瓦提升到2000万千瓦;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四位一体,将使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更具竞争力……

搬迁,对东汽人是一次涅槃,对汉旺镇也是一次重新出发。经历地震浩劫、面临东汽迁走的汉旺,正在谋划崭新的发展蓝图:开发地震遗址,发展绿色生态农副产品基地,寻找新的产业方向……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汉旺将重新吸引人们的目光。

重建,是一个“加速器”。灾区无数的村庄、山寨,面临着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契机——

距离北川老县城不远的一处山间坝子上,美丽的吉娜羌寨在地震中变成了废墟。规划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的重建理念,从照明、污水处理、便捷通道到绿化美化、挡墙河堤、改水改厕,反复论证征求村民的意见。经过紧张的施工,一个全新的羌寨已经矗立在青山绿水间。

立夏已过,灾区又是收获时候,又逢播种时节。每天,人们都在忙碌;重建,一刻也没停下——

到今年4月底,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恢复重建已经完成投资3600亿元,超过了规划总投资的三分之一。

到5月8日,川、陕、甘三省农村住房维修加固已完成99.5%,倒毁住房重建开工95.7%;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已完成48.9%,倒毁住房重建开工40.1%;各类学校开工75%,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开工60.6%……

那一刻,山崩地裂、横断江河,大自然显示了它毁灭一切的狂暴力量;一年来,灾区人民用自己的无比坚强,书写着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

数字总是抽象的。请看看一幅幅来自灾区的最新画面吧——

震中映秀,一个让人揪心的名字。现在,这里的人们在房前屋后种下了四季豆,也种下了栀子花、茶花;远在半山腰的渔子溪村安置点,一位村民在板房门前添置了17盆鲜花。

在夷为平地的聚源中学废墟旁,一栋栋新建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室内装修和校园绿化正在紧张进行。不久之后,一个设施先进的现代校园将迎来求知的孩子。

岷江边上的龙溪隧道一片繁忙,施工人员正在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都映高速(都江堰到映秀)5月12日正式通车后,全路行车时间将缩短到15分钟。

陕西略阳的大山深处,徐家坪村村民蹇述评忙着照看自家的蜂箱。不远处,新建的二层小楼即将完工;身边,忙着采蜜的蜜蜂增加到110箱,比震前多了40箱……

“灾后重建实际完成的进度已经为提前一年完成任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5月8日,面对中外记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这样总结重建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一年前惊恐的瞬间,曾让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马红秀坠入一个黑白的世界。她所有的画作,都只有两种颜色,无论画的是天空、田野、河流……

不久前,她勇敢告别昨天,重新用缤纷的色彩描绘心中的世界。画笔下,又有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有了五颜六色的彩虹,有了红红的太阳……

浓浓的真情永在奔流。在倾力支持灾区抗震救灾的同时,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情系灾区,用各种方式全力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汇聚成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磅礴力量

危急时刻,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紧急奔赴灾区,抢救生命;一年后的今天,伤员早已回家,他们依然放心不下——

4月底的一个傍晚,四川省人民医院。见到曾经救护过的伤员万祝红迈着轻松的步子走了过来,重返灾区的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护士长陈玉梅快步上前,紧紧抱住了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去年5月21日,双小腿截肢手术后伤口感染的万祝红被转送到佛山市中医院。经过全院3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她康复出院,通过假肢可以行走自如。地震周年前夕,这家医院特地派出由陈玉梅等人组成的慰问组,带着慰问金重返灾区,探访伤员……

灾难终将过去,真情永留中华。一年前,13亿人民情系灾区,倾心支持;一年后的今天,无数人仍然怀抱一颗爱心,始终坚守灾区——

孔祥清,一位留德医学博士。震后第二天,他紧急赶赴灾区,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今天,他仍奋战在灾区一线:指导伤员康复,为失去孩子的父母开展辅助生育,培训当地医护人员,忙碌而充实……

细微的心弦,总能感受到最真诚的祝福;平凡的日子,总能体悟到最真挚的情感——

4月21日下午,汉旺镇东汽中学的残垣断壁上,志愿英雄陈岩与穿着洁白婚纱的妻子在这里拍婚纱照,人们纷纷赶来祝福……

灾区的人们不会忘记,震后第一时间,陈岩赶赴都江堰、汉旺、北川等灾区,连续奋战、成功救出29名生还者。

灾区的人们不会忘记,一年来,陈岩每周都往灾区跑,继续无私地帮助那些幸存的孩子,为他们买书,带他们康复,他已经花了5万元的积蓄。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