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黑暗环境
提前30分钟戴观测镜
本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郑莉莉)明日,武汉将迎来世纪日全食。据了解,自上次武汉可观测到日全食,已过去68年。目前,大多数市民不知如何观测日全食。
从各国观测历史看,因对日全食观测缺乏常识及保护措施而发生的视网膜灼伤、视神经损伤等惨剧不计其数,有的甚至永久失明。
当视网膜被灼伤时,观测者并没有疼痛感,直到这种损伤出现几小时后,这种视觉症状才会出现。2008年8月1日的日全食发生后一段时间,新疆、西安等各地医院眼科急诊人数激增。天文专家提醒公众,绝对不要用肉眼直接观看太阳,科学的做法是使用专业的日食观测镜。
日食观测镜的镜片为专业特制的减光片,理想的减光片最大透射率达3/10万,同时可过滤紫外线和红外线等。
市民观看日全食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为了适应黑暗环境,要提前30分钟戴上日食观测镜。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从亮处走进暗室,起初几乎什么都看不见,经过半小时左右,视觉才逐渐恢复正常,这叫做“暗适应”。发生日全食时,天空和大地在极短时间里上演“夜幕降临”,千万别让“暗适应”毁了你的日全食大餐哦!
●“两戴一摘”要牢记。
在偏食阶段,戴上日食观测镜,让双眼适应黑暗;在月亮完全挡住太阳后的全食阶段摘下日食观测镜,用肉眼看,约有4—5分钟;全食结束,太阳再现、产生钻石环效应时,你得把眼睛从太阳位置移开,再戴上日食观测镜观看。
●观看日食最长直视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
应在休息30秒以上后再继续观看。有眼科疾病的人群不要直接使用日食观测镜。
同城皆可享受“黄金1小时”
市民观看日全食不必扎堆
本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曾波 庄凤翔 实习生苏智)“汉口江滩被选为日全食主观测点,是不是因为那里能看得更久些啊?”昨日,读者打来电话询问。专家表示,只要天气晴好,同城任何地段皆可尽享“逐日”意趣,不必扎堆观测点。
省天文学会秘书长陆洋介绍,有些天文发烧友通过计算经纬度,得出同城不同地段日全食发生的不同时间,距离日全食带的中轴线越近,能看得更久。
汉口江滩被选为主观测点,是考虑到地势较开阔,可容纳的观测人数较多。但陆洋同时表示,市民“逐日”不必扎堆,只要天气允许,同城任何地段都可目睹这一天象奇观。家住沌口的六旬市民郑强是“专业班子”,他找人借了天文望远镜,还准备用数码相机拍摄,独辟蹊径打算在离家不远的武汉体育中心门前拍摄,“不晓得几开阔,可以放‘家伙’,还有喷泉可以入景,何必跑到江滩去”。
北京天文馆副馆长景海荣表示,22日上午8时14分左右开始初亏,此时月球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但市民肉眼能看到的变化并不是很大。到了8时30分左右,“天狗食日”初现端倪。9时29分左右,月面开始移离日面。直到10时左右,这种“撤离过程”才日渐明显。因此,8时30分到10时之间最适宜观测。
专家提醒市民,即使是检测合格的日食观测镜,也不能佩戴观测过长时间,10分钟左右可取下休息一会,而且不要贴近眼球,因为太阳光透过镜片会产生热量。
作者:
李佳
编辑:
汪敏
|